在继富二代、百万富豪等诸多保障房骗购丑闻之后,深圳保障房分配风波再起。
上周四(15日),已公示成功申请到深圳保障房的数百申购者因不满保障房面积,聚集在深圳市住宅售房管理服务中心门口,指责保障房面积“缩水”,并拒绝在购房合同上签字,要求现房分配并更换房源。
对于市民反映的保障房使用面积较小的问题,深圳市住建局回应称:“目前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只对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积作出了明确规定,而对使用面积、使用率等并没有提出要求。
林建晖指出,申请保障房的大多属于中低收入群体,购房人按照建筑面积购买,但真正使用的面积不到30平方米,原本低廉的价格变相抬高。
缩水:实际面积使用率不足63%
事发于市民发现实测的保障房使用面积过小。
9月2日,深圳住建局公布了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合格申购人名单,同时并公布了有关房源,定于9月15日开始选房。
在正式选房之日的前夕,符合申请资格的申购人被告知:可分配的房源位于南山区松坪山宝深路南侧的松坪村三期。
一些已等待两年多的申购人便来到松坪村保障房项目所在地,经过实测发现,49平方米户型使用面积不足29平方米,60平方米户型使用面积不足38平方米,实际面积使用率不足63%。据称,卧室仅能放一张很小的床,书桌都放不了。
按照此前深圳市政府制定的住房保障发展规划 (2011~2015),到2015年底,保障性住房人均住房基准建筑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使用面积系数不低于70%,且实现一次性简装修。
现场的申购人认为,“第一次申请可以买到80、90平方米大小的保障房,而我们却只有48、60平方米的住房面积。”
“按照国家保障房的建筑标准,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要达到60平方米,实际使用率不得低于70%,但我们等了这么多年,却等来这么小的房子,简直无法住人。”申购人丁女士称。
据现场松坪村三期保障房申请人反映,松坪村三期原本属于公租房,现在却当作经济适用房。深圳市住建局回应称,“深圳市住房保障‘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关于使用面积系数70%的规定,是‘十二五’期末争取实现的发展目标;松坪村三期是‘十一五’期间建设的住房保障项目,目前尚未达到这个要求。松坪村三期建筑面积为48.63至60.46平方米,经过市规划测绘大队的严格测算,该批次保障房套内建筑面积不低于建筑面积的70%。”
对此,林建晖认为,“深圳市保障房面积普遍都不大,只能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正常的商品房实际使用面积在70%~80%,但只有63%的使用率,的确是缩水严重。”
矛盾:可以分配的现房变期房
据资料显示,在此次公示的经济适用住房中,松坪村三期共提供经济适用住房3647套,预计交付时间是2012年11月30日。建筑面积大多为48.63~60.46平方米,户型为两房一厅,基准售价东区为4762元/平方米,西区为4722元/平方米。
据悉,深圳市第一批保障房项目深云村、侨香村、梅山苑二期等早已经建好,另外1万多套保障房在今年也已竣工,但有市民提出质疑:有现房可以分配,为什么申请的保障房变成了期房?
深圳市住建局的回应是:“由于‘十一五’期间安排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竣工量偏少,近两年虽然加大了建设力度,但受建设周期所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供给,这也给我们在现房房源的筹集上带来很大困难。”
此外,深圳市住建局还表示,预售房制度是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销售方式,随着住房保障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这种模式将成为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常态机制。
对此,林建晖称,深圳市保障房分配制度没有严格规范,此前也未曾公示房源,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第一批保障房申请人至今仍未分到住房。
林建晖还认为,开发商承建保障房利润低,为了维持利润,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类似漏水、面积缩水等问题。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海、招商等开发商承建的保障房项目,平均利润率在6%左右。
林建晖表示,如果保障房分配机制未严格规范,今后或将有更多保障房分配矛盾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