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委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正式将我国保障房建设重心转向公租房。随后,中央陆续出台各项配套政策,从税收、贷款等多方便扶持公租房建设的大规模推进。从各地公布的公租房实施意见和细则中可以看到,公租房相比其他保障性住房所涉及保障对象要更广泛,尤其关注到“夹心层”群体,把青年职工和高校毕业生明确纳入其中。目前,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公租房建设的步伐已经迈开,但各地公租房的建设模式不同,覆盖范围也不同,目前推进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今年1月,北京市住建委新闻发言人秦海翔表示,除政府组织建设、收购公共租赁房房源外,北京市将鼓励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单位利用自有国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房,鼓励产业园区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向园区内企业职工出租,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建公租房。
北京经济开发区和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也成为目前北京市公租房建设的主力军。据亦庄管委会有关部门介绍,位于北京城南亦庄的北京经济开发区配建公租房4500套,已有800套完成配租。中关村三大园区已有700多套人才租赁房投入使用。
不仅是北京,其他一些城市也鼓励单位自建公租房。广州在去年年底出台的《关于加快公共租赁房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单位可以自建公共租赁房,并可以享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有关优惠政策。9月21日,广州政府再度明确表示,鼓励单位建设的保障房只局限在公租房。武汉、济南、合肥等地也打开单位自建公租房的大门。
除了鼓励单位自建,一些地方政府还通过收购社会房源筹措公租房。今年8、9月间,北京市住房保障中心陆续从海淀区、朝阳区收购共约7300套房源用于公租房。贵阳、成都等地政府也明确表示,有意收购一批符合条件的住房作为公租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