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金九银十,中国各地房市却没有了往日的繁盛。“金九”第三周,北京、深圳、广州等主要城市新建商品房交易均呈成交量低迷、房价趋稳态势。
专家预计,按这一趋势发展,褪色的“金九”之后,市场也难以迎来像样的“银十”。
拐点将至?房价回落?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对于已经或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中国“80后”们来说,谈及房子始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9岁的佟英来自河北承德,在北京已经打拼了七八年,自己经营着一家公司。即将到来的30岁对她而言,只是在大都市继续顽强奋斗的又一年。她说,“三十而立”对自己而言只是一个梦。
“三十而立”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后人对这句话的一种解释是,人到30岁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了。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这句话大多数时候被很直白地理解为“30岁,该立业成家了”。
对于年收入10多万元的佟英来说,无论面对公司运作的繁忙,还是赡养父母的压力,她都能坦然应对。唯独提到房子,“无力感便开始蔓延”。
“我一直在拼命攒首付,但房价不断高涨,5年内在北京郊区买房的梦想依然很远很远。”她说,至于成家更是没时间和精力去考虑。
其实,相比很多还“漂”无定所的同龄人,佟英至少在北京已有了一方空间。她位于北京南五环房山区的工作室兼居所,面积160平方米,月租3000元。
不过在佟英看来,那只是一个“冷冷的空间,而不是家”,因为“不属于自己,没有归属感。”
这同样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观念。即便是曾被认为务实率直、个性鲜明的“80后”们,在面对“家和房”的问题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纠结,不知不觉中加入所谓的“刚需”队伍。
在北京中关村经营电脑耗材的河北人马纪迅刚刚过完31岁生日,早已结婚生子的他虽然没经历“婚必谈房”的痛苦抉择,但始终并不认为自己有个完整意义上的家。
和佟英有所不同的是,当年抱定“要在城里有套房”念头的马纪迅如今有些动摇,“辛辛苦苦攒了60多万,北京的房价再怎么降,这些钱也就够付个首付,回老家买一套房还有富余,得好好合计合计。”他说。
这意味着要么继续在北京的租房生涯,要么重新规划自己的事业版图。
在深圳一家国企工作的葛琳面临同样的选择,“虽然工作很好,但高房价让我左右为难,担心大城市的吸引力抵不过住房压力,需要重新规划人生。”
已经有“80后”选择了撤出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实现事业的小有所成。逃离“北(京)上(海)广(州)”一时成为时髦语。
刘恩凯从老家武汉转战贵阳已经3年,并打算定居于此。“这里郊区的房价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还算便宜,城里的就不敢想了,都是上万的。”他说。
刘恩凯的想法很简单: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如果给不了女方房子,就不能算成家立业。但现实的压力是他的买房首付还差10多万元,想在而立之年承担起男人的责任,这部分压力或许要转嫁到父母身上。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父母为孩子买房就像是天经地义的事。重庆女孩蔡杨现在就不用为房子的事情犯愁,在她研究生还没毕业时,父母就为她在重庆南坪购置了一套110平米的房子。
“虽然没有买房的压力,但‘啃老’给我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大,觉得对不起二老。”她说。
在同为“80后”的外籍教师李安娜看来,这些压力甚至在更年轻的“90后”身上都能感受到。“很多学生跟我说买不起房子,有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买套房子。”她说。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李安娜现在四川大学担任英文教师,她说:“美国房价也很高,但对我来说应该不会是负担。因为我从来不把拥有一个房子看得十分重要。我会享受人生与工作。”
北二外马其顿籍留学生依明告诉记者:“在我的家乡,要工作十几年才能考虑这些问题,很多年轻人毕业后都是和家人同住,或自己租房。”
“住房问题对人生影响究竟有多大?主要还是看心态。”老家在河南南阳的张丽面对这个问题,显得比同龄人轻松。毕业于首都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她目前在北京一所中学担任体育老师,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中。
尽管宿舍比较简陋,但便宜的租金让她少了很多负担,她把钱投资于其他方面,自认为过得充实、轻松与幸福。
不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也让一些“80后”能够相对坦然地面对“租房”。年近30的邓小翠大学毕业后换了6、7家公司,先后转战上海、深圳和重庆3个城市。
“我已经习惯租房,年轻人应该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寻找更多机会,而不是被房子所拖累。”她说。
年轻一代的住房困惑甚至成为中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年轻人不必急于举债买房,而是先租后买,等到了有一定成就时再买房。
回国休假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大四学生、北京女孩葛叶芃对此颇为认同,但她同时认为国内的房屋租赁市场还亟待规范,公租房建设也需要加快脚步。因为“现在租房选择的余地还是太小,刚毕业就面对高额的房租,压力也确实挺大。”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公租房建设,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其中,新就业无房职工将是公租房的重要服务对象。
“希望毕业后就能赶上这样的好机会。”葛叶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