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出售上海的一栋商业楼宇,引起各界关注。经济专家认为,不应将黑石的“获利了结”视为“撤出楼市”。在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下,外资对中国楼市及其他市场的投资兴趣依然有增无减。
香港新世界(8.57,0.01,0.12%)百货官网近日披露了黑石集团的“卖楼”动作:后者将所持有的上海Channel1购物中心95%股权以1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新世界。由于眼下正值中国楼市调控关键时期,加上这是黑石首次出售中国物业,因而引起业内关注。
一些舆论视其为看空中国楼市的信号。记者浏览网站、博客发现,关于此事的评论中,“中国楼市遭遇外资撤离”、“外资对内地楼市失去信心”等观点颇有代表性。
但不少业内人士则提醒,对此事无需“反应过度”。高纬环球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良军说,从资金使用角度看,外资投资机构一般都有其投资周期,持有物业达到一定年限后,选择获利退出并不奇怪。至于其套利后的资金是用于缓解母公司的资金紧张,还是用于新项目的继续投资,则不得而知。
高力国际华东及西南区物业投资服务资深董事汪蓓说:“外资不但没有看空中国商业地产,相反他们一直希望进入。黑石此次卖出是很正常的,因为时间拉得太长会稀释投资回报率。”
黑石出售Channel1的消息传出不久,便有消息称:其与国内房企合作,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开发商业地产项目。事实上,外资对中国楼市的兴趣始终没有减弱。尤其是在欧美经济前景不明朗、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驱使下,国际资本加大步伐流入中国,房地产领域的外资规模日趋增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54738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利用外资63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71.5%。戴德梁行最近发布的报告认为,2010年投向世界各地物业市场的资金约为3290亿美元,预计2012年将减少4%至3160亿美元,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投资将不减反增。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内地开发商海外融资数额突破1000亿元,几乎是去年海外融资总量的2倍。今年前7个月,内地房企融资渠道中,利用外资出现高达65%的同比涨幅,是其通过国内银行、信托机构等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增幅的2.5倍,超过开发商自筹资金增幅的一倍左右。外资在国内楼市中的比例虽然较小,但其快速增加的态势值得高度关注。
中原地产相关负责人则提醒,相比过去几年外资机构5年左右出售国内投资物业的惯常做法,此次黑石的抛售明显缩短了投资年限,说明在国内宏观政策和市场调整的背景下,外资投资“快进快出”或将成趋势,这应该引起国内不动产物业投资人的关注和借鉴。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外资对于中国楼市正采取“一边唱空,一边做多”的“障眼法”。比如,标普最近预计,中国新房售价可能会有10%左右的下降;摩根士丹利也发布报告认为,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销售均价将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外资正加快进入中国楼市的开发和销售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