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熟悉皖南古民居,而一种独特的北方古城与皖南古民居相结合的皖中古民居——圩堡却鲜为人知。近日民盟合肥市委会的一份圩堡群调研报告显示,圩堡群状况令人担忧,若不保护,这些圩堡群将会荡然无存。
百余私家庄园散落民间
如同徽商在皖南造就的徽州古民居一样,当年,晚清淮军将领们功成名就之后,回到家乡在肥西紫蓬山——大潜山一带先后营造了100多个私家庄园,目前,仅散落在肥西县可以考证的就有70多处,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淮军将领圩堡群独特景观。
每个圩堡均有宽5米左右的壕沟和围墙,外壕内宅,壕上架有吊桥供人出入,壕与宅之间建有围墙,围墙四角建有碉堡。圩内不少建筑造型借鉴了西方艺术风格,使得圩堡所具有的防御性、水緣性和西洋性,兼具了北方建筑粗犷之气和江南园林灵秀之美。圩堡不仅体现了合肥地区兼容并蓄的江淮文化特质,而且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刘老圩,圩内建筑原来有300多间,都是雕梁画栋。
若这些庄园都还在,将是一幅难得的皖中古民居聚集群。
圩堡恐成昔日风景
驱车从肥西紫蓬山驶往大潜山附近,风景优美,偶尔能够看到几栋老房子,肥西县文管所的一名工作人员指着路边的一处壕沟说,这里曾经是个圩堡,只是不存在了。
肥西县有着大量的圩堡群,但多数圩堡都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一些壕沟或房屋的根基了,多数已破落不堪。
其中,淮军“盛子军”统帅周盛波和周盛传兄弟的“周老圩”,原有各式建筑400余间,现只留下30多间;素有“抗日保台第一人”之称的淮军将领唐定奎的“唐老圩”(又称唐五房圩),除走马转心楼保存较为完好外,其余大部分已经被改建成中学教室。而两广总督张树声的“张老圩”当年庞大的建筑群,几乎完全被历史的烟尘所湮灭。
就连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在修缮前也仅存会客厅、“九间厅”等十余间瓦房。
圩内文物大多散落民间,如今圩堡文化的可视性遗迹已经十分有限。
圩堡群将打包整体规划
看着昔日繁华的圩堡群,如今只剩下房基,民盟合肥市委会在调研报告中,呼吁进行制定《合肥市圩堡文化保护管理办法》,建立圩堡文化保护区。
“能否重新选址,对圩堡进行异地重建”,这是一个大胆想法,另一个想法则是进行原址恢复,借鉴福建土楼文化和广东碉楼文化保护和开发的成功经验。
所谓原址恢复,则是以刘老圩、唐老圩、周老圩为重点,以乡野与文化为特色,将建设紫蓬山森林公园与圩堡群文化保护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与开发,精心打造旅游“集成板块”向游人开放,但圩堡群存在面较为分散,部分圩堡原貌恢复存在难度。
重新选址,新建一个集四大圩堡(刘老圩、张老圩、唐老圩、周老圩)精华于一体的合肥圩堡文化园,以集中展示圩堡群文化的无穷魅力,这则是另一个方案:异地重建。
另一个计划是,肥西县将境内较为出名的圩堡群进行“打包”,准备进行整体规划,让这些圩堡群“抱团”生存。(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记者 王小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