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庐州大地一片丰收景象。眼下,占合肥市粮食生产比重最大的一季稻收获基本结束。昨天,从市农委传来好消息,今年合肥秋粮生产全面丰收,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增长(“八连增”)已成定局,粮食总产、单产双双创历史新高。
据市农委预测,今年全市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320万吨,较去年增加6万吨,粮食亩产也由去年的443公斤提高到451公斤,亩均增产8公斤,尤其是一季水稻亩产达542公斤,较去年提高26公斤,均创历史最高。
政策好:“三农”投入大幅增长
农业部门有关人士分析,在上半年遭受60年一遇的秋冬春三季连旱背景下,合肥粮食生产取得“八连增”确实来之不易。
今年,合肥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共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补贴资金8.3亿元,较去年增加1.1亿元。为了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合肥累计投入财政补贴资金6807万元,水稻、小麦的农业政策性保险面积分别达454万亩和135万亩,投保率分别达90%和89%。
粮食生产发展关键是良好的项目支撑。合肥不断优化项目实施环境,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确保一批国家和部省级重大农业项目得到积极有效落实。全年实施种植业项目25个,总投资755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755万元。
科技助:四级联动用科技促高产
今年合肥农业部门实施部、省、市、县四级联动机制,开展水稻、油菜、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为粮油生产注入科技含量。
从去年首推“1+4”到今年的“1+6”,合肥通过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在全市建立了6个部级万亩示范区、85万亩省级良种推广示范区、30个市县级千亩创建示范片,推行新技术,采用机械化,使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水稻单产再创新高,达723公斤/亩,较去年增加18公斤/亩。
粮食获高产,品种是关键。今年合肥水稻、小麦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分别为494万亩、146万亩,优质品种率分别达到98%、96%。此外,今年合肥共投入2280万元,在长丰、肥东、肥西县实施了标准化农田建设项目,新建标准粮田面积3万亩,也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措施强:千方百计保障粮食丰收
长期以来,合肥一直重视粮食生产,针对今年特大干旱,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部署,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抗灾保丰收。为支持抗旱,市县财政迅速投入抗旱资金1680万元,从淠史杭枢纽和巢湖、长江调水补水,首次将“两湖四水”汇聚合肥,累计提水3.5亿方,确保了降雨前栽插水稻260万亩,降雨后累计栽插面积达295万亩。
为实现粮食增产目标,合肥农业部门还出台了相关方案,实施粮食生产“双千双增工程”,建立了100个单产1000公斤和亩均效益千元以上的示范区,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万吨。大力主推超级稻双增一百(亩均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建立一批“三区一田”(百亩核心方、千亩核心片、万亩辐射区和超高示范田)基地,使百亩核心方、千亩核心片、万亩辐射区和超高示范田单产分别达到700公斤、650公斤、600公斤和723公斤。(合肥在线—合肥日报 杨荣清 柳书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