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海倒塌楼盘“莲花河畔景苑”开发商公布了两套理赔方案,但均未获得7号楼大多数业主的首肯。记者注意到,据官方公布的数据,7号楼已经卖掉了42套房,但是7号楼“业主联盟”有登记的购房者只有28户,加上11日协商会上出现的2户,总共也只有30户,其余十几户一直未见踪影。
这真是咄咄怪事。房产无故折损,任何关心自己私产的人都会“跳”出来,捍卫自身利益。但直到赔偿方案出来时,仍有十几户业主一直未见踪影。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几户业主所购住房都是楼层、房型非常好的房子。这就更让人疑窦丛生了。
有人推测,即使是炒房客也会关心自己的财产,而这十几户“神秘业主”连沟通会、赔偿方案公布会都不来,背后一定有问题,很可能是有“难言之隐”才会继续隐身。这种推测符合人之常情——如果是合法财产,如果这些房产是靠自己的血汗钱买来的,没有谁会在这个关键时刻缺席。
由此,笔者想到几年发生在合肥的相似一幕。据2005年10月24日某报纸报道,当年7月4日起,合肥市正式展开一场集中拆违“大战”。值得注意的是,在庐阳区大杨镇拆除违法建筑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怪象:竟然有58栋价值分别在三四十万元的别墅无人认领。别墅业主迟迟不显身,宁可别墅被毁也在所不惜,究竟为何?当年度的《法治蓝皮书》对此分析认为,58栋别墅无人认领,无疑是某些人权衡之后,决定宁丢别墅,不丢乌纱的结果。
一对照,就可以发现两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这些业主为何不敢抛头露面?这些业主是谁?笔者认为不外乎两个群体。一是所谓的“托”。近年来,一些不良开发商为了抬高房价,牟取暴利,忽悠人们买房,或为了从银行里套到贷款,便制造虚假繁荣,形式即是假按揭,由自己人扮演“托”。既然是“托”,这种暗箱操作的欺诈行为便不能见光。
另一种可能则是“腐败房”。即这些房子是开发商“孝敬”给一些官员的,或者说一些官员用来源不正当的钱买的房子。其实,一些腐败官员拥有多套住房,早已不是新闻,这些年,每每有贪官落马,几乎无一不暴露其有多套房产的贪腐事实。想想看,如果这些上好房产的确属于某些腐败官员,他们会出来吗?不“失踪”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