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情况的专题询问。十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抛出了10多个问题,省住建厅、发改委、国土厅、民政厅的相关负责人纷纷“接招”:保障房资金从哪来?“十二五”期间要建多少保障房?分配如何监管?……各类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问:“十二五”期间要建多少保障房? 省住建厅厅长李明:力争到2015年,安徽省累计建设2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城镇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达到20%。其中,公租房、廉租房90万套,棚户区改造等100万套。 问:目前,可申请保障性住房的范围已经由低保、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对“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如何界定? 省民政厅副厅长周苏:不同城市的低保标准是不同的,在安徽,芜湖县的人均月标准可达到340元,而界首、阜南只有210元。在这个基础上上浮50%,即可以被称为该城市的低收入家庭。这个区间不是固定的,每个城市要按照自己的低保标准来确定。例如合肥、芜湖目前的低保标准为320元,这两个城市人均月平均收入在320~480元之间的家庭,就可以称为低收入家庭。不过,对于中等偏下收入的家庭,民政部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 对于申请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家庭,民政部门会对其进行入户调查等,进行信息比对。目前,芜湖、蚌埠、安庆等地已经试点建立了信息比对平台,申请人的车辆、收入、就业等情况将一目了然。申请保障性住房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具体情况也会向社会公示,让他们接受监督。 问:保障房资金怎么管? 省审计厅厅长刘战平:保障房建设情况明年将列入正常审计计划,保障性住房资金不仅列入部门预算审计,还进行竣工决算审计。除此之外,继续将保障房建设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今年,省审计厅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单独作为一个指标,对5个市的市长和1个市的市委书记进行了审计。 问:保障房分配如何监督? 省住建厅厅长李明:按照社区、街道、住房保障部门三级审核,街道、住房保障部门二次公示的程序,严把准入审核关,规范对保障对象的条件审查,力保分配公正、公平、公开。 不断完善保障房的准入机制,设置多部门联动的住房登记系统。我省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省联网的住房登记系统方案正在组织实施。住房登记系统还要和银行系统、公安系统等全部联网,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明年上半年,将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除此之外,各地已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
问:保障房退出机制如何建立? 省住建厅厅长李明:由于一些人的收入变化,保障房住户的收入超过了规定水平线,不符合保障房准入门槛,可以采取差别化租金,以前是廉租房的,收入提高后可以转为公租房,收入再提高后就完全按市场价租住。保障房还可按成本买,没有强制性退出情况。 问:保障房质量如何保证? 省住建厅厅长李明:我们组织编制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导则,还开展了优秀设计方案的竞赛,建设保障性住房时,也会用竞赛获奖作品。安徽省在全国是第一个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的省份,从户型设计,到材料选用,甚至是小区环境等,我们都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作设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规定。 省住建厅还将对所有从事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的单位进行培训。同时,省住建厅安排了十多名处长,带着质量专家,在省内各保障房项目工地寻找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