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一再强调楼市调控不放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何不断尝试向楼市伸出“援手”?业内专家表示,这可能与经济学意义上的“棘轮效应”有关。棘轮效应,通俗说法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房地产带来的好日子已经到头,而苦日子一时难以接受,一些地方政府不断尝试放松楼市调控,期望拉动经济和财政收入。
土地财政后遗症显现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冯海波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央政府的楼市调控政策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造成重大影响,这是地方政府频频尝试“微调”楼市调控政策的重要原因。
今年1月公布的芜湖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显示,2011年芜湖市本级财政支出预计完成79.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52%。而这一年芜湖市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总收入为46.4亿元,同比去年下降51.4%。另一个曾尝试为限购松绑的城市广东佛山,201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253.39亿元,比上一年下降31%。
与很多二三线城市一样,芜湖市政府正在进行着与民生和经济相关的多个工程。据芜湖市本地媒体报道,目前芜湖市正在进行较大的工程有:畅通工程,“有望彻底改变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安居工程,“已惠及全市逾万低收入家庭”;创园工程,“让芜湖变得更绿更美”……在刚刚闭幕的广东佛山“两会”上,佛山市政府宣布今年投入36.29亿元专款用于佛山新城建设,比上一年大增316%。
“地方政府近年来大兴土木的重要背景就是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现在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职能。2008年至今,我国的楼市调控政策的调整对地方政府收入影响较大。好日子过惯了,穷日子肯定会受不了。”冯海波说。
“微调”尺度难把握
有评论认为,合理控制房价,是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而需要资金投入的基建投资、民生改善也是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因素。控制房价和土地财政就是天平的两端,如何“找准”这架天平的平衡点,对于每个地方官员而言都是一道难题。
佛山市某开发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佛山限购是政府的"自选动作",我们至今还不理解。现在看来,限购是一条下不来的船。”
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表示,佛山市当时提出主动进行限购是为了配合临近的广州,也有带头响应中央号召的考虑,但佛山市政府并没有想到中央的决心如此之大。“任何对楼市调控放松的尝试,在现在都是错误的时间点。”
近期同样因“微调”楼市调控政策而受到关注的广东中山,限价令的出台与限价标准的提高,也都是出于政绩的考虑。在中山出台限价令前夕,中山新房网签价格已经突破每平米6000元。而中山市去年年初提出的房价控制目标是每平米5853元,中山市政府颁布52天限价令的用意似乎只是实现年度限价目标。对于中山市政府来说,限价也是一条“下不来的船”。限价令到期之后,迫于舆论压力,中山市政府选择延长限价令。
韩世同分析,房价大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在保增长的大背景下,地方经济增长模式促使地方政府依然有救市的动机。像近期大连、宁波、南京提高公积金缴存基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放宽普通住宅标准,北京、杭州提高高端人才补助,都是可以接受的“微调”。未来也不排除部分城市作出新“微调”举措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