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拆除中的临时摊棚。
摊棚区拆迁前的热闹场景已经成为往事。
霍邱路上聚集的缝补类小手工业者曾为市民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轰轰烈烈的城隍庙临时摊棚拆迁改造落下帷幕,不久,一个崭新的城隍庙将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曾经的“老城隍庙”将作为一抹记忆永远留在合肥市民的心中,历久弥香。
城隍庙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重修于清同治十年(1871)。相传为遵照李鸿章意旨仿北京颐和园内戏楼式样建造,在古代这里一度作为演戏娱神之处。城隍庙整个庙宇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曾是合肥著名道教庙宇之一。改革开放后的城隍庙,服装纺织、日用百货、玩具纸张、古玩字画等应有尽有,云集了一大批小商贩、小手工业者,成为合肥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源地、小商品集散中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力。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我还是个伢,跟着父母摆摊,最早是在淮河路步行街,后来又转移到安庆路,小摊贩们在1989年陆续搬迁到城隍庙,不过当时还比较冷清,随着商贩和摊点的聚集,城隍庙才逐渐成了寸土寸金之地。”曾在霍邱路上经营各种绳索的王大姐说,霍邱路聚集的主要是缝补类的小手工从业者,成为合肥最著名的服务一条街,为市民们提供了很多生活上的便利。
目前整个城隍庙的拆迁工作已经完成,从今天开始将整治“店外店”,取缔流动摊点,以还城隍庙原有风貌,城隍庙的文化、旅游、民俗、文物、商业等多种业态将被逐步激活。作为合肥特色文化街区,我们期待一个新的城隍庙早日与市民见面。(记者项春雷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