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检费新增2700万元,谁拿了?”“6家检测公司与环保局是不是有关系?”……3月1日起,合肥正式向60万辆机动车发放“黄绿标”,引来城市民质疑。3月2日,记者与合肥市环保局局长李军进行了对话,李军称不会回避质疑。
质疑一:是不是借环保之名敛财?
网友“暖暖生活”在帖子中说,“年检费用从原来的100元,上涨到145元。合肥机动车保有量共60万,那么光是环检费用,就新增2700万元。为什么要实行机动车“黄绿标”政策?是相关部门在借环保之名,收钱敛财吗?”
李军回应: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主要来源,也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实行黄绿标,为了加大黄标车的淘汰力度,实现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污染物排放能稳步下降。80%的尾气,是由20%的高污染车辆排放出来的。淘汰高污染的机动车,可以抵消很多新增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合肥,虽然是安徽第一个全面发放黄绿标的城市,但在全国范围内,是较晚实行“黄绿标”政策的城市,南京在2007年就实施了。车主领取的黄色、绿色环保标志,是由环保部统一监制,标志本身是免费的。网友计算出来的2700万元的环检费用,是各家环检公司收取的,环保部门没有收取一分钱,这些钱环保部门也拿不到一分。
质疑二:检测点与环保局是啥关系?
合肥市民方先生说,为什么将环检单独出来,由指定的6个检测点来检测,而且收费,“是不是这6个收费的检测点与环保部门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李军回应:机动车尾气环检与安检一样,实行社会化管理。尾气检测点与环保部门没有裙带关系,环检费用都是检测公司收取的。暂时指定的这6个环检点,主要是考虑将环检与安检串联在一起,方便车主。目前,合肥一共有6个年审安检点,这次就在每家安检点分别设置一个环检检测点。这是借鉴了长沙环检与安检分离,造成车主年审两地跑的经验教训。以后,随着机动车数量增长,如果新增检测点将采用招投标的形式,公开竞争。
质疑三:环检60元/次有何依据?
网友“我爱合肥”发帖说,以前测尾气只收15元,现在为什么一拿出来单独检测就收60元,收费太高了,这检测收费是怎么核算出来的?省城市民崔先生称,听说这次小汽车采用了一种更先进的检测法,但污染较大的重型柴油车等仍是老方法检测,这对环保能起到作用吗?
李军回应:3.5吨以下的轻型汽油车、柴油车,这次改为简易稳态工况法,其优点是,能检测出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等污染排放。但采用新检测法,首先要保证安全性,目前全国范围内对3.5吨以上的重型车都仍采用双怠速法,这主要是由于考虑到安全因素,重型车不适用于新检测法。新检测法涉及到设备、厂房、用地、人工等成本加大,所以费用比旧检测法多出45元。比如说,一条简易稳态工况法的设备需要26万元,需要3名工作人员完成检测,而双怠速检测法的设备需1.8万元,1名工人可以完成检测,且不需要单独建厂房。另外,这60元环检的费用,是由合肥市物价局核准的。
质疑四:公交车为啥有优待?
市民邓女士说,要说污染,老旧公交车污染最大,应该首先限制或是禁止高污染公交车上路。
李军回应:“黄绿标”新政,是针对所有的机动车。合肥所有的公交车也要贴上黄标,或是绿标。据统计,目前合肥约2800余台公交车,其中不达标或黄标的公交车约300台。对黄标车实行限行后,我们将政府建议一方面,加快更新、淘汰老旧公交车的力度,另一方面,将对那些黄标的公交车,用于限行区域之外的运行。但毕竟公交车属于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出行人均占用面积是一辆常规公交车的20倍,它对公众出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公交车和私家车不具有可比性。
质疑五:为何要车主为新政买单?
网友“乱七八糟”说,万一车子是黄标车,而车主又住在市区,这让苦逼的车主如何出门啊?车主在买车的时候,已经交过税,而国家每年也有环境治理的财政支出,检测或是治理的费用,为何还要车主买单?
李军回应:目前,我省“黄绿标”执行的是汽油车国I这一起步标准。从1995年至2000年之间,生产的汽油车都已经是国I标准了,应该说大部分车都是达到国I标准的。环检费用,光是合肥市的机动车一年要三千多万,公共财政目前无力承担。车子出厂后,由于车主使用不当,造成污染物排放超标。这是根据《大气法》中“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检测不达标的车子,可以经过维修、保养,能再次达标。环检社会化管理,有了环保需求和消费,就能带动环保产业,环保制造业、环保服务业就能发展起来。(记者郭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