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 徐锡麟》一书为辛亥革命先烈秋瑾、徐锡麟二人的合传。自1907年因皖浙起义失事慷慨赴义以来,秋瑾、徐锡麟这两位绍兴籍人士,早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相关传记也多次出版,这部新推出的传记,又有什么“特色”可言呢?
首先,是作者注重史实考证和背景介绍。作者利用一切可以发掘、利用的资料,进行严谨细密的考辨,加以利用,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对秋瑾的家庭出身及出生地,对秋瑾的年龄,对绍兴师爷,进行了细密的考证。或许有的读者习惯了通常的人物传记叙述模式,读到这里可能会感到比较费解,很不耐烦,孰不知,这恰恰是作者的用心所在——因为这关乎治学最根本的方法论问题。考证过程中,作者没有迷信一些被有的人视为珍宝的私家记录,而是采用了为学术界所推崇的连横《台湾通史》以及秋瑾之父秋寿南的《乡试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那些私家的记录虽然十分珍贵”,“但也不能照单全收,迷信‘第一手’资料”,而要“对这些资料下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考据,这正是传记作家应下的工夫”。(第15页)
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描述,还原那个已“随风而去”的时代背景。从一开始,就为秋瑾临难毋苟免的“对革命的献身”,为秋瑾“对死的独特的理解、独特的感悟、独特的举动所深深吸引”,进而从不同方面入手,剖析秋瑾这位“近代最为出色的一位抒情诗人”(第5页)。由于秋瑾、徐锡麟的主要事迹已广为人知,作者没有再重复叙述,而是浓墨重彩地着力描绘秋瑾、徐锡麟所生活的伟大时代,那个独特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作者对清代社会特别是晚清的官制十分熟稔,在叙述秋家的出身时,对“劳绩保举”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揭出秋瑾祖父、父亲都做过绍兴师爷这个鲜为人知的史实;徐锡麟父祖出身、清代捐纳制度、徐锡麟东渡的时代背景,作者也都一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作者还通过深入分析秋瑾、徐锡麟诗文,补史料阙如之不足。从幼年开始,出身于官宦之家的秋瑾就在父母亲的调教下,填诗作赋。她的天赋极高,所作诗词在当时就已经颇有名声。而且幸运的是,虽然秋瑾早逝,但她的诗文传世不少,但却没有引起相关人士的应有重视。本书作者吴先宁博士则慧眼独具,认为“她(秋瑾)的诗的世界,当然有她的现实世界的折射,但又远远超越她的现实生活,比她的现实生活丰富、高远、绚烂”(第5页),“通过诗,通过读诗和写诗,秋瑾才得以从痛苦中自拔,从坠落中升华,从迷茫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浪漫和美妙”(第14页)。为此,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分析秋瑾诗文,并进而解析秋瑾的思想和生活,“追踪她情感的细微曲折,体验她思绪的感悟升华”(第6页)。据了解,吴先宁博士早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师从著名文史学者曹道衡先生,主攻魏晋南北朝文学。由于这个专业背景,使他能得心应手地透过秋瑾、徐锡麟诗文,挖掘他们从大家闺秀、富商子弟转变为革命志士的心路历程。这种描述,书中屡屡见到。如第45页至48页,作者通过对秋瑾到湖南后几首诗作的分析,为我们勾勒出了秋瑾逐渐成熟的心理历程,而秋瑾早年恰恰是相关史料最为缺乏、秋瑾研究者都深感无处着手的。第57页至第70页,通过隐藏在秋瑾诗词中的淡淡的哀愁与幽怨,将这位嫁与富商的才女的婚后龃龉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第75页至第83页,又通过对秋瑾六首诗词的深入分析,为我们展示了秋瑾是如何从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转变为革命者的心路历程。当我们反复咀嚼这些文字,就不难感受到秋瑾从闺中走出、迈向革命道路的无奈与辛酸。这迥异于惯常的脸谱化、程式化描述,因为秋瑾绝不是天生的革命斗士,她原本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女,是多愁善感的少女,是纨绔子弟的妻子,是两位孩子的母亲。由于婚姻的不幸,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使她得以接触到外面的精彩的世界,她的诗风“从前期以清倩明丽为主,向着后期以深沉低昂为主的转变”;与此相对应,秋瑾的人生道路也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她毅然抛夫别子,东渡日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史料来勾勒秋瑾的这一重大转变,而对秋瑾诗文进行深刻的解读,无疑是当下的最佳选择。秋瑾传正文最后,作者以“诗魂永恒”为题,用长达一节的篇幅对蕴藏在秋瑾诗词中的那股千古不灭的情愫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我觉得,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将其视为作者写秋瑾传的心得与体悟。
其次,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和适度的文学虚构想象,使传主形象更为丰满鲜活。吴先宁博士在写作过程中,也在不违背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展开了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以使秋瑾、徐锡麟变得更为丰满。比如,秋瑾在厦门与爷爷秋嘉禾谈论《申报》、在湘潭婆家与丈夫关于“脉望”的龃龉,都是带有想象和虚构的写法。前者意在说明秋瑾后来对办报办刊的热情乃至情结,始于何时何事;后者意在说明秋瑾与丈夫的分歧和冲突,根源在于文化,也为秋瑾走上女权革命和政治革命的道路,提供合理的日常生活的起源。至于秋瑾在刑场上的内心独白,更是合理想象,情不自禁的产物,这样才能表现秋瑾内心世界的丰富复杂和崇高纯洁。
吴先宁博士系诸暨人,又在绍兴读书,对秋瑾、徐锡麟所生活的环境有着切身的体会和了解。书中对江南社会风俗、自然环境细致、生动的描述,屡屡可见。与家庭出身、官职变动等较为刻板的叙述相比,这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读者与秋瑾、徐锡麟时代的隔膜,拉近了距离,增强了现场感。
综而言之,作者将史学、文学两种研究方法并用,既写出传主性格、情感、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和依据,又巧妙展开诗一般的合理想象,写出她或他在某一场景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进行人的历史和历史的人的整体“再现”,可谓匠心独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