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之后,“收紧”信贷的信号不断惊现。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上半年GDP总值达到1398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第二季度增长7.9%。此前一天,央行公布上半年新增信贷7.3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2万亿元。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告诉记者,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克服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增长过快的信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还需要评估。
“下一个阶段,监管层或将给信贷降温,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票等相对温和的方式将信贷从过快增长减速到适度宽松的范畴内。”他说。
流动性“维稳”
上周,最惊人的消息莫过于时隔两年央行计划重启一年期的定向票据。
一位银行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最近接到通知,央行计划发行总规模约 1000亿元人民币的定向票据,发行利率1.50%,将于 9月份缴款。
发行定向票据被认为是央行用来警告过度放贷银行的一种调控手段。
据了解,央行最近一次发行定向央票为2007年9月份,正是上一轮信贷扩张最快,资本市场泡沫膨胀的时候。
“此次定向票据发行对象尚未完全确定,但很可能是那些在二季度放贷过快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央行要为这些银行的信贷增速降温。”他说。
与此同时,央行公开市场也释放出温和调整的信号。本周,央行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开展正回购操作,交易总量达 1500亿元,正回购利率上升了5个基点。
“央行要调控流动性的决心已经非常清楚了。”一位市场人士指出。
实际上,早在6月份,降温信号就已经初显。
6月初,银监会向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严控月末、季末冲规模现象。
6月底,三月期央票利率从6个月的最低水平0.97%上升 6BP至1.03%,引起了市场的一片加息浮想。上周,央行通过正回购回笼资金1700亿。与此同时,还重启了1年期央票发行。
“监管层为信贷降温的行动已经开始了,一年期央票和定向票据的重启或许还只是第一步,下一步究竟还会用什么工具,市场上都在猜。”一位债券分析师告诉记者。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告诉记者,半年报的数据出台加剧了央行对信贷的担心,目前看来,在天量信贷的支撑下,经济复苏的迹象明显。尽管如此,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并不稳固,在保增长的前提下,信贷政策并不能撤火,而只可能做一些结构调整。
“目前看来,短时间内比较厉害的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不会进行调整。主要是这些工具太容易影响人们的预期,市场会认为央行信贷政策转向了。而比较可行的举措主要是央行加大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以及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例如,定向票据。相比传统的央票,定向票据这种工具在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会更加精准有效。”他说。
评估天量信贷
据了解,人民银行已经开始对天量信贷的功效进行评估。
接近央行人士透露,央行接下来将主要针对上半年信贷投向、质量和风险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估,而评估的结果将上报高层,作为未来信贷政策走向的依据。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 7.37万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 63096亿元,同比多增4318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19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177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7065亿元。
“中长期贷款占到了半壁江山以上,其中大量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贷款。目前,对于地方政府信用贷款的风险还不好说,但在实施操作中存在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信息了解有限,信息不对称,缺乏中立的评估机构和杠杆计算方法等诸多问题。银行信贷过度集中在这类地方项目中的确是存在隐患。”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对于信贷是否进入到实体经济也存在隐忧。不少专家都怀疑,天量信贷中有一部分很可能流入了包括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内的资产市场,推高了价格,不少国外的热钱出于对通胀的预期也进入国内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泡沫。市场人士担心,一旦这两个市场价格泡沫吹大、破裂,将会把经济再次拖入下行通道。
此外,信贷总量的调控能否有效目前还是未知数。太平洋证券宏观分析师周明剑告诉记者:从前几年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信贷一般占全年信贷数据的 60% 左右,按照这一数字计算,今年的信贷规模应该在 11万亿以上。
“即便考虑到央行下半年有所控制,信贷也会在 10万亿以上。信贷规模控制不住,下半年通胀的威胁就在眼前了。”他说。
周明剑告诉记者,与上一轮处于经济扩张期的流动性过剩不同,这一轮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银行信贷。因此调控信贷政策就成了调控经济的一种重要阀门,而当前正是调整货币政策的关键时期。
接近监管部门人士也指出,上半年国内经济看似复苏,但这种复苏并不稳定,隐忧很多。由于财政力量有限,积极的财政政策产生的带动效果将会递减,与之相对应的投资项目热将会降温,风险也可能会逐步释放出来。而此刻,恰是需要重新评估信贷效果,重新考虑信贷政策走向的关键时间点。这种调整不仅包括数量上,也包括方向上。
“如何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将信贷资金更多调向拉动内需消费和民间投资等项目上成为银行和监管部门的课题。”周明剑称。
(作者:程志云 席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