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合肥住宅产业化项目试点推进会上获悉,合肥从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中选择政府投资的5个公共租赁房项目,先行试点实施住宅产业化,这意味着合肥将有5514套约30万平方米公租房“组装”生产。
“组装”房就像搭积木
墙板、楼板、楼梯……昨日,经开区“天门湖”公租房3号楼装配施工现场,两台塔机正把这些“零部件”吊起,交给工人安装。“天门湖”公租房3号楼是我市首幢十八层装配式高层公租房。与传统建设方式不同,装配式生产的房屋“零部件”是在工厂里生产并运送到施工现场的,而不是现场砌筑。经过“组装”,一幢现代化的楼房正在像搭积木一样被“搭”起。
施工现场有关负责人在现场会上介绍,住宅设计的标准化、住宅部件生产的工厂化、现场施工的装配化和土建装修的一体化,该“四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内容,在建的这幢公租房完全实现了这“四化”。
通俗地解释,住宅设计实现标准化,有了统一的“模型”,才能保证组成房屋的各个“零部件”能在工厂生产,并且“严丝合缝”地组装成一套房屋、一幢楼房;这些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房屋“零部件”被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安装后的墙面、楼板面等的平整度都较传统施工方式大幅提升,且无需粉刷找平,既节约建材,又避免产生建筑垃圾,防止后期装修噪音。
与传统建筑成本可持平
住宅产业化方式建造的房屋有哪些优点?成本会不会比传统建筑方式建造的房屋高?
该负责人介绍,房屋“零部件”的工厂化预制、装配式吊装施工,使墙面垂直度、楼层平整度、电梯井井筒垂直度等偏差较传统建筑大幅缩小,房屋结构质量明显提升,且施工安全有效提高;省去墙面粉刷等工序,施工周期明显缩短,结构封顶后更可体现优势;施工难度大幅降低,而且节省大量砂浆和人工成本;现场建筑垃圾大量减少,施工噪音及持续时间也大幅降低,实现低碳节能环保……
“综合测算,本幢在建公租房单位面积建造成本比同区域传统建筑方式的成本高5%~10%左右。”对住宅产业化方式生产房屋的成本,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同时建造两至三幢此类公租房,将会摊薄项目管理成本、临时设施投入成本等,完全可以实现与传统建筑成本持平。此外,随着用工成本的快速上涨,现阶段占建筑成本30%的工人工资的比重还将进一步提升,房屋装配生产主要利用机械施工,人力成本与传统建筑方式比还有压缩空间。
住宅产业化目标千亿元
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现代社会各行业都在高速发展,但建筑业仍未完全脱离“秦砖汉瓦”模式,住宅产业化应该成为建筑业革命的序曲或重要组成部分。把合肥的住宅产业化打造成一个千亿产业,要在现有技术和材料条件逐步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从保障房入手,并陆续引入重点工程实施住宅产业化。
据了解,合肥把住宅产业化视为“朝阳产业”和实现建筑业革命的契机,今年,将选择政府投资的5个公租房项目为切入点先行试点住宅产业化,这5个项目共有房屋5514套,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新站区、经开区2个项目、2014套公租房为整体装配式产业化试点项目。高新区及市本级投资的3个项目、3500套公租房为建造装修一体化产业化试点。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紧张进行前期工作,力争5月份开工。此外,合肥还将积极推进全市商品住宅的产业化率,实现住宅产业成为“千亿元”新型产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