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苛刻的眼光审视丽贝卡·詹姆斯的《美丽的恶意》,可以指责的地方很多,一泻殆尽的叙述欲望,三条线展开不够充分,爱丽丝的复仇动机比较牵强等等。不过读完这部跌宕起伏的青春小说,这些已显得微不足道。
16岁的凯瑟琳带着妹妹蕾切尔去参加高年级的派对,出于求生撇下妹妹任人奸污并杀害。17岁时,同样年轻的未婚夫米克为救仇人而死,而那时她还怀着他的孩子。如果换作日本作家来描述这个故事,笔触一定凄婉沉重,而读者一定也从中镜鉴自己,最终唯有绝望。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倘若这些社会和人性的问题都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女肩上,是不是有失公允?
凯瑟琳也像其他孩子一样苛责自己,不应该带着妹妹去高年级派对,甚至她自己也不应该去。可青春之美正在于冲破这些禁忌和对成年生活的好奇。丽贝卡从来没有怪罪凯瑟琳青春的好奇,有些事即使16岁没有发生,17岁也会到来:她遇见自己此生的挚爱——米克,相爱,偷食禁果,怀孕。她在妹妹死后头一次感到了幸福——米克告诉她“你不会是单身母亲”,母亲竭力称赞这件事的美好,“你在创造生命,亲爱的,你在……你在生活”。
然而,凯瑟琳并未就此迎来她的幸福,米克还是死了。读者尽可以辩论说,这是打破青春禁忌的代价,然而丽贝卡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米克的死亡源于凯瑟琳新结识的好友爱丽丝,她为了报仇伺机潜伏在凯瑟琳身边,一次次揭开以前的伤疤试图彻底击垮凯瑟琳。
某种程度上,爱丽丝这个角色象征着社会的污秽:一出生即被吸毒的母亲抛弃,为了补偿,母亲给她大量金钱挥霍,由此纵容了她自私自利的个性。家庭的分裂促使她更加珍惜她那被底层家庭领养的弟弟,弟弟是这个罪恶世界里唯一一抹纯洁的白色,可这个弟弟偏偏加入强奸蕾切尔的罪案,爱丽丝无法接受这抹纯白被玷污的事实。
显然,青春的残酷代价并非青春本身的错。正如蕾切尔被杀害的原因,是因为那群来自酗酒吸毒家庭的孩子听见了勃黛尔姐妹优裕的家庭背景:“我们住在图拉克,记得吗?”图拉克暗示着完整的家庭,良好的教育与优雅的生活,对于这些孩子而言,这些简直如同天上的月亮,遥不可及。
青春常常沦为社会罪恶的替罪羊,巧妙的是作者把救赎的责任还给社会罪恶的象征:爱丽丝。爱丽丝一次次挑战凯瑟琳的内心底线:“你摆脱了她高兴吗?摆脱了你那完美的妹妹?你是不是暗自庆幸她被害死了?”
这是凯瑟琳一直以来无法摆脱的阴影,她确实对天才妹妹蕾切尔充满嫉妒。兄弟姐妹间的相互竞争是再正常不过的人类心理,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妹妹的意外死亡而无限放大,进而成为笼罩心头的罪疚。然而倘若不是爱丽丝穷追不舍,凯瑟琳还只能假借改名和搬家的行为选择逃避。
小说的另一个启示是,如果社会的罪恶还将继续存在,我们更不能以保护的名义囚禁孩子,这会导致社会的冷漠。或许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社会的罪恶无法消除,我们更需要让孩子通过青春学会爱这堂课——因为罪恶永远战胜不了爱,正如爱丽丝无法打败凯瑟琳。小说尾声,凯瑟琳为拥有爱的产物——女儿莎拉而感到幸福,她看见的是整个社会的希望,“如果我善良,她就善良。如果我爱别人,她也会有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