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开发商和中介的血管中流淌出道德的血液,还须监管部门切实负起责任。
“一套房子、两个房本”,这是北京市平谷区紫贵庄园小区上演的一出闹剧。据调查,开发商为了应对“70/90”调控政策,将大户型擅自拆分成90平米以下中小户型,进而将90平米以下户型套数“提升”到70%以上。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实际建设与规划不符,最后竟能接连过关,通过了多个监管部门的验收。
孤立来看,本案不过是较为单一的法律问题。对于一纸契约的争议,各方不妨诉诸法律,自会有公断。至于其中是否存在玩忽职守、贪赃枉法的猫腻,事件既已曝光,相信有关部门自会查个水落石出,并秉公处置、严肃问责。这里,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三令五申的楼市调控在执行中究竟被打了几许折扣?
当年,诸如此类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不罕见。深圳多个楼盘曾玩过“连通器”的把戏,即把两个小户型用一堵“活墙”隔开,检查一结束便拆墙连成大户型。如此折腾,自然是为了迎合市场上的投资投机需求。回到本案,白纸黑字的房屋买卖合同之所以演变成调控的呆账、坏账,自欺欺人的背后同样是对利益的追逐。
稍稍解构一下利益格局,是非曲直便一目了然:对开发商而言,只要处罚成本低于违规收益,就会有顶风作案的冲动,就会生出绕开监管的“智慧”;另一方面,既然土地财政的“奶”一时还断不了,就会有监管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户型比例上存在的问题难免“难得糊涂”了。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近年来的数轮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每每在执行中被一些短视的监管部门与无良的开发商“联手化解”,既贬损了普通民众的居住权益,又侵蚀了国民经济良性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更严重影响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面对以往“房价越调越高”的喟叹,解决之道关键在于落实。在最近一轮的房地产调控中,作为重头戏的“限购”政策已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一些地方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是,以规避“限购令”为目的的购房资格作假,却在一些大城市里成了公开的秘密。看来,要让开发商和中介的血管中流淌出道德的血液,还须监管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只有监管者保持足够清醒,谨记调控个案折射出的荒诞,才会在利益格局的调整中“验好血”、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