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置业者购房全攻略 教你轻松挑选称心房

  核心提示:

  买房置业,大多数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第一次”,然而作为动辄数十万元的大额消费,多数置业者由于对购房流程不甚了解,缺乏经验,往往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那么,首次置业如何把握好要点,尽量减少遗憾呢?记者本期带来的首次置业全攻略,希望能为即将第一次买房的读者带来参考。

  准备篇——

  买房前 三大问题须“正视”

  能买到一套称心如意的住房是许多老百姓的心愿。但往往在购房过程中却总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那么,在准备买房前,购房者应该做哪些准备?买房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准备一:明确购房需求 做好置业规划

  正打算买婚房的市民罗毅,原本只打算买套8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但无论是楼盘销售人员还是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认为,买房还是一步到位的好。然而,就收入情况来看,买大点的又很困难。此外,罗毅买房注重楼盘环境,而其女友则注重居住便利性,由于双方存在较大分析,致使大半年过去了,买房的事却毫无进展。

  置业提示:经常有购房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哪里的房子最好?在哪里买房最合适?同样的问题,面对不同的需求的购房者答案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买房前一定要仔细权衡什么才是自己当前最迫切需要的,理性和有规划的消费是购房的前提。应权衡大局分清主次,根据自己的收入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楼盘。

  准备二:准备多少钱才能去买房

  市民杨先生终于凑够了首期款,可没想到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开发商却告知杨先生还需支付房屋维修资金、三通费用等各项杂费共计1.5万元。虽然不过1.5万元,然而对于已倾尽所有在首付款上的杨先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置业提示:除首付款外,一些楼盘在购房时还要求购房者必须交纳2%的房屋维修资金。一些有置业经验的购房者认为,购房切忌将所有存款都用于购房,因为买完房后紧接着就是装修房屋、置办家具、家电等,这些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在购房时,至少应保留1/3的存款。

  准备三:选好贷款方式 避免当房奴

  选择贷款年限时,为减少利息支出,张小姐选择了较短的贷款年限。然而,近来家庭月收入锐减至3200元。自此,扣除每月的银行贷款后,张女士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每月仅剩1000元。为此,张女士向银行提出延长贷款年限、降低月还款额的申请。

  置业提示:据了解,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房贷还款的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很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甚至影响到家庭的生活质量。一般而言,消费者在贷款购房时,还款年限选择15~20年较为适中。若贷款年限过短,还款压力则相应较大,一旦未来发生变更则将为日常生活带来负担。因此,消费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还款年限。此外,在考虑贷款金额和年限时,不能单凭现阶段的收入标准来决策,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多考虑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保留一定的积蓄以备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时之需。

  考察篇——

  多方考察 有助买上“放心房”

  有了明确的置业计划,购房者通常会在几次看盘之后将购房目标圈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这个时候如果购房者能够考察充分了解开发商实力和楼盘配套等附加信息,则有利于购房者选择到更适合自身的“放心房”。

  考察一:开发商信誉实力

  购房者可选择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房地产企业或开发过优质品牌楼盘的开发商,这类企业往往对信誉的重视程度较高,后期房屋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此外,购房者还可通过一些更为直观的方式考察开发商。如到同一开发商以往开发的项目实地看看,向一些老业主了解楼盘的质量、物管服务、产权证办理等相关情况。或者登录本地房地产信息网站的“业主论坛”,看看已购房者对楼盘及开发商的种种评价。

  考察二:楼盘配套及相关附加信息

  购房前考察时不妨多了解楼盘、小区配套情况,包括学校、幼儿园、会所、超市、银行、农贸市场等综合设施情况,并应了解楼盘、小区建设密度(容积率),以判断楼盘、小区环境标准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此外,停车位也是应当了解的重要内容,必要时应当索取相关资料及文字承诺。

  实施篇——

  签好合同 掌握买房主动权

  购房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由于买卖双方在专业知识上的信息不对称,以致在后期合同履行中处于被动地位。那么,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注意事项一:面积误差 多退少补问题多

  购房面积纠纷一直是热点问题,因此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房屋面积出现误差后的解决方案。

  置业提示: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购房纠纷,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最好不要选择自行约定的方式。如双方自行约定的,开发商大多会约定为“以产权部门核定的面积为准,多退少补。”购房者往往以为“多退少补”谁也不吃亏,而忽略对房屋面积误差的约定,殊不知按照此约定将有可能会引来无谓的购房纠纷。因为一旦以“产权部门核定的房屋面积为准,多退少补”进行约定,无论房屋面积出现多大的偏差,购房者都只能“哑巴吃黄连”。

  注意事项二:明确约定交房条件

  市民徐先生由于开发商未能提供建筑工程消防意见书,故拒绝收房。据双方所签合同约定的交房条件为“该商品房经验收合格”。徐先生认为,商品房验收合格不仅是取得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还应经过消防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而开发商则认为,合同约定的“经验收合格”是指工程质量验收。也就是说楼盘在取得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即可交付使用。

  置业提示:现在不少开发商在与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时,对于住房验收合格的约定大都很含混。如徐先生的遭遇。由于合同中没有明确具体哪些地方验收合格?经哪里验收合格?因此,开发商完全可以含混过关。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开发商对此条款进行更加明确的约定。同时,在购房合同中,双方当事人还应共同约定清楚通知交房的具体形式。

  注意事项三:签完合同督促及时备案

  许多购房者认为,只要签订了购房合同,房屋就是自己的了,因而忽略了购房合同的备案登记。殊不知有可能会导致所购房屋遭遇一房二卖的风险。

  置业提示: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备案登记是为了减少商品房预售纠纷,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不少开发商没能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备案登记,而不少购房者对合同备案登记的意识也较为淡薄,并不清楚备案登记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应督促开发商及时办理备案登记。从而导致一些开发商借机将房子进行抵押或重复买卖。因此,为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在签订购房合同后购房者一定要及时督促开发商办理备案登记。

  注意事项四:物管合同不容忽略

  哪些物管服务属于额外收费范围?作为业主在享受物管服务的同时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这些在物管合同(协议)中都有明确。

  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合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进行物业管理的根据和标准。实际上,目前在收房时很多业主与物管公司签订的都是前期物业管理协议,真正的物管合同应该是在业委会成立后,由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的利益与物管公司签订。

  置业提示:物管合同是一个非常专业和细化的文本,但是,由于业主对物管合同关注度不高,导致后期合同文本问题频出,因为细节没约定好而造成业主陷入困境的现象逐渐显现。业主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就要了解建设部物管合同示范文本的基本内容。如果发现物管公司要求签订的合同有明显有失公平的地方,应当拒签。

 
家园快报 楼市行情 政策关注 购房理财
.
2020年安徽省房地产高品质发展论坛 暨三棵树
2020第七届中国·安徽建筑行业供需对接交流
中环控股“登陆”香港主板 股价气势如虹涨逾
合肥出台新办法规范物业收费
安徽明年计划改造1000个老旧小区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毅行比赛圆满结束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室内篮球赛圆满落幕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羽毛球赛圆满落幕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联合克而瑞权威发布安徽省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暨十周年盛
房企近4年最严峻的生存大考:融资额创新低
土地市场陷“保钱袋”与“防库存”两难
“房闹”考验开发商、业主契约精神
楼市一夜入秋二线城市打折促销增多:合肥楼
当巨头只求活下去 悲观情绪浸染地产业
合肥装修备案调整!物价局曝光最新定价方式
40年见证 合肥市城乡居民住房变化
6月70城房价总体平稳 央地联动楼市调控持续
合肥:“组合拳”整治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安徽:前4月商品房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增速“
房地产税试点加快,专家建议深圳杭州海南先
合肥回应购房“刚需35岁限制”:必要时进一步
官方发布!合肥新建商品房摇号细则出台!
合肥楼市新政落地——二手房限购区域确定、
4月15日正式实施!合肥商品房交付全面推行“
农业农村部:严禁城里人利用农村宅基地建别
深圳:离婚房产给无资格一方,3年内不能买房
因城施策,杭州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城市群内落户资格互认来了!这两个城市先下
合肥非住宅改租赁新规 9月起实施 可改民用水
如何判断购房的最佳时机
买房什么时机最合适? 开盘当天往往最优惠
买家办房贷遭遇霸王条款 提前还贷要付3%违约
购房指南之冬季买房:冬季购房的七大好处
80后年轻人月光族应该如何置业买房
购房贷款提前还清后还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二手房装修的十大技巧 打造省钱温馨好家居
年底提前还贷要灵活掌握 享受七折利率别太急
买房前后多担忧 购房小贴士教您如何避免吃亏
降息后1月份房贷不降反升 可向银行索取月供
↑ 图片新闻
↑ 热点新闻
·恶意竞标、强揽工程等问题突出 住建部要求:
·正在建设的合肥五大重点片区 每一片都值得期
·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5城政府负责人
·住建部:保持房地产调控定力 着力解决新市民
·报告称房地产行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过渡
·调控风暴不停 中国炒房客迎来四大“坏消息”
·合肥市今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 供应量不得低于
·楼市去化艰难 南昌市政府出手“自救”
·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监管风暴扩至“新一线
·主管部门督导沪深楼市,“房住不炒”定位进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