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叉,长柄兵器,过去在民间,非武林高手是不能熟练掌握的,将这玩意舞动得出神入化,就等于向他人宣示自己武艺水平。 70岁的马春云就是耍马叉的行家,北往东三省,南下湖广两地,他大半辈子都搭在这老玩意上。近日他来到合肥四牌楼,为庐州市井平添了几分江湖气息。
“四牌楼有个老头,胡子花白,打赤膊,手里耍的不晓得什么玩意。之前武汉不是有个板车哥嘛,这老头的造型真有几分相似。 ”昨天,市民张先生致电记者。
上午10时许,记者接到线索赶到四牌楼。老人在解放电影院旁边,十字路口红绿灯下头。阴天,空气沉闷,他光着膀子耍着一根长叉,叉前头“咣咣”作响。
红灯时路口集聚的行人不少,与其等待,大家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老头的玩意上。到了绿灯,行人快步过马路,回到繁忙的状态,这时老头会蹲下来,端起发黄的塑料杯喝一口茶。
天气大热,老人的脖颈、胸口、臂膀晒得暗红,刚才不间断耍了5分钟,这会他喘着粗气,不时用挂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汗。隔一会就有人往盒子里扔钱,不论多少,老人都会双手抱拳,“谢谢。 ”
记者上前想跟老人聊聊,他一口河南腔,语速特快,并且含混。老人指着右耳朵上的耳机,“耳朵不好使,这块太吵,不敢把声音开大。 ”说着从兜里掏出助听器,按了几下按钮,终于能和记者正常对话。
他叫马春云,今年70岁,河南郸城县人。手里的家伙叫马叉,是江湖人卖艺的活计。上世纪70年代,红白喜事,逢年过节,在马老的家乡能见到上百人同耍马叉的壮观景象。
“人都老了,没人碰了。 ”上世纪80年代,马春云走出家乡,和几个师兄师弟行走江湖,北往东三省、南下湖广两地,西到山西、陕西。走到最后只剩他一个人。
过去的老胡同变成了高楼,市井小巷成了商业中心,马老上次来肥是6年前,再次来到芜湖路,踌躇在万达广场,他半天找不着北。
马春云家境不算殷实,也谈不上贫寒,三个儿子在浙江定居,2个女儿都已出嫁。
年前他去了趟西安,刚下火车便犯了心脏病。几个子女一起到西安陪了他15天,最后一致决定,老人再不能到处闯荡,暂时跟小儿子一块住。结果出院第二天马老就闲不住,买了去湖北的火车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