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与已故的老伴刘老汉并非原配夫妻,两位老人之前各有子女,结果老爷子刚刚离世不久,王老太就被老爷子与前妻所生的五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很简单:腾房,净身出户!身为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审判长的赵军蒙,虽然成功调解过不少类似案件,但是遇到这事却挺为难。最终,在她的帮助下,王老太虽然搬出了房子,但是拿到了10万元的赡养费,也算晚年有了个保障。
一审将房子判给前夫子女
再婚丧偶老太就要无家可归
赵军蒙法官告诉记者,王老太今年七十有余,居住的房子不大,因为一直都是她与老伴生活在这儿,所以从没想过与谁争夺这房子。但是刘老汉的子女却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他们的父亲留有代书遗嘱,上面白纸黑字地写着将该房留给他们,根本没有王老太的份儿。
一审法院认定代书遗嘱有效,并把房屋判归刘老汉的子女。王老太这时才慌了神,赶忙在律师的帮助下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赵军蒙接办了这个案子。
通过走访调查,赵军蒙发现,作为重要证据的代书遗嘱上没有遗嘱人签名,就连上面的手印都真假难辨,而且在代书遗嘱过程中也没有见证人在场,这使代书遗嘱存在重大瑕疵。在认真审阅原审卷宗后,细心的赵军蒙还发现,原审中出庭的证人作证的内容与书面证据相矛盾,这怎么能作为定案依据?
而且王老太年逾古稀,没有任何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如果没有了这套房屋,她又在何处安身?于情于理,原审的判决都有不妥之处。改判,似乎成了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了。但是,赵军蒙却犹豫了。
若是在原审法院认定代书遗嘱有效的情况下直接改判吧,会剥夺当事人的上诉权;但双方当事人对涉案房屋的价值不能协商一致,使得在二审中分割该房屋在事实上无法实现,调解也就无从说起。赵军蒙权衡再三,将双方当事人拉到了调解桌前。
二审法官给当事人调解
老人可以搬,但不能老无所依
调解那日,作为被上诉人的五个子女直奔主题:“赵法官,这个案子您到底怎么判?”赵军蒙不疾不徐:“判决并不难,可为了一套房子把你们继母赶出去,恐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五个子女顿时有些着急,就喊道:“这套房子是我父母生前的共同财产,两人在里面生活了大半辈子。后来我父亲再婚,才把王阿姨接进来住的,这房子是我父亲的个人财产,王阿姨怎么能霸占?”
“那这样吧,”赵军蒙晓之以理:“王老太是这套房子的合法继承人之一,她年龄大了,没有经济来源,这套房子可以返还给你们,不过你们将属于她的份额折算成补偿款给她养老,行不行?”
于是赵军蒙就把直接判决的弊端告诉了他们,晓以利害,这无疑是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最快最好的方法了。五个兄妹商量后,同意了赵军蒙的建议,并敲定了一个双方均同意的补偿款数字:10万元。
调解协议签字后,说好10日内王老太腾出房屋,五个继子女将10万元交到法院以备过付。10万元很快就交过来了,但是约好的时间过去三天了,王老太一点都没有要搬出的迹象。
王老太的五个子女们不满了,他们气势汹汹地又找到赵军蒙讨公道。
老人买房遇坎
法官“帮忙”作证
了解情况后,赵军蒙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到王老太,问清缘由。
原来,王老太迟迟不搬出,是因为没有见到调解书。而且态度很坚决,看不到调解书她是绝不会搬出房子的。
眼看着调解陷入僵局,赵军蒙决定去王老太家走访,核实情况。
听老太太说了半天,赵军蒙明白了,原来老人一直都在委托儿子找房子,租也好,买也好,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可是老人年龄大了,找个合适的房源并非易事,十天怎么够呢?
走访回来后,赵军蒙根据实际情况请示庭领导,为王老太宽限了几天。结果第三天,王老太的儿子又急匆匆地敲开赵军蒙的办公室,一进门就说道:“赵法官,这次可得请您帮帮忙!”原来王老太的儿子为母亲购置了一处新房,但手头上凑的钱不够,而卖房的人又不相信王老太有存于法院的房屋补偿款,眼看这房子又要泡汤,这才不得已找到了赵军蒙,希望法院能帮他说句话,好顺利购房。
为了让调解协议顺利执行,赵军蒙工作之余约见了卖房人,如实介绍了案件相关情况,卖房人这才放心地出售房屋。
最终,在赵军蒙的安排下,双方当事人交接房产证及钥匙,王老太也顺利领取了房屋补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