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广州的“新地王“诞生之际,二线城市合肥的土地市场却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冷清。
据合肥某房地产网站统计,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区(不含四县和巢湖市)土地成交36宗地块共2799.9亩,成交单价为230万元/亩,成交总金额64.4亿元。不仅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在下降,230万元/亩的成交单价更是接近2008年的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楼市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开发商拿地更为谨慎,地方政府一般不愿意推出优质地块,是造成上半年土地市场冷淡的主要原因。不过,即使土地价格大幅下跌,受制于用工、建材等成本以及未来调控政策走向等因素的影响,尚难言地价的下滑是否会向房价传导。
“今年上半年230万元/亩的单价,实际上已经跌回到了2008年上半年的水平。”合肥爱房网一位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闻闻》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合肥的土地成交均价为218万元/亩,2009年土地成交均价为283万元/亩,2010年飙升至430万元/亩,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地价在2011年开始回落至348万元每亩。
“照此计算,合肥今年上半年的的土地价格和去年同比下跌32%左右,较顶峰时期则下跌46.5%。”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2012年上半年,合肥土地市场多次出现拍卖改挂牌现象。统计显示,36宗成功出让的土地中,只有2宗为拍卖的,34宗为挂牌,且多数以底价或准底价成交。36宗土地成交总金额为64.4亿元,而这36宗土地的底价总计约为59.5亿元,溢价率仅有8.2%。而如此低的溢价率几乎全是经开区挂牌的HJQ068地块一宗地贡献的。
“合肥这样的状况在二、三线城市较为普遍,一是因为市场本身不景气,二是政府在市场不景气时推出的地块也不是很好。”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表示。
世纪金源(安徽)集团副总经理陈云则认为,上半年房企的销售业绩普遍不好,大多数企业资金链都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普遍拿地比较谨慎,在缺乏竞价的情况下地价当然会下降。
虽然上半年整体冷淡,但是与一季度土地市场几乎“无人问津”的状况相比,二季度市场还是出现了了反弹。
整个一季度,合肥土地交易过程中就出现了6次延期,最终仅有2宗地成功交易,且均以底价成交。
在二季度,成交地块数量飞涨至34块。4月20日,位于合肥高新区的KE2-2地块,受到了祥源地产、绿地集团、中海地产(中海九号公馆 中海尚湖世家) 等大牌房企争抢,在经历50多轮竞价后,最终以250万元每亩成交,溢价率达到了66.67%,而这也成为了合肥土地市场的一剂强心针。此后,5月24日,合肥万科地产又联合喜悦零售物业、高速零售物业以12亿元的价格拿下滨湖新区的商业、居住综合用地。6月29日,合肥成交11宗地块共873.84亩,总成交金额16.63亿元,而由万振地产摘得的包河区S1204地块成交价486万元每亩,达到了上半年的最高成交单价。
“在二季度,房地产公司经过一系列促销活动,资金链有所缓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地价下跌后,如果看到好的地块,价格又比较合适,就会开始拿地。”陈云解释说。他还表示,下半年的地价主要取决于三季度楼市的景气程度,如果楼市持续回暖,土地市场也会相应变热,否则,将继续保持上半年的冷清状态。
不过,虽然地价大幅下跌,但是多位分析人士均认为,下降的地价很难向房价传导。
地价只是楼盘成本的一小部分,虽然地价是跌回了接近2008年的水平,但是其他成本与当时相比还是增加了很多,陈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08年工人一天工资是80元,现在是280元,且钢筋水泥的价格也上升了不少。”
张宏伟也表示,短时间内,房价肯定不会随着上半年地价一起下跌,因为地价向房价的传导需要1~3年时间,且是否会引导房价下降还要看届时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如果房地产调控持续3~4年还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