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捂盘惜售"、"房托造势"为哪般?专家称--信息不对称造成房价虚高不下
7月28日,北京市建委紧急召集京城主要开发商开会,主要意图在于:督促开发商抓紧推进楼盘上市销售,没有拿预售许可证的尽快拿证,已拿到预售证的尽快开工。房价快速上涨,部分开发商却捂盘惜售,这是北京市建委召集此次销售动员会的背景。当前"稳定房价"的意思,其实就是让狂奔的房价减速。而加大楼盘供应量,被认为是缓解房价涨幅的应对手段之一。
日前,本报也以《江湾城销售未结已现退房 开发商可能请了房托》为题,报道了仁恒江湾城请房托,造成深夜千人排队"抢房"的假象,并促成楼盘热销。
记者连线
开发商用捂盘惜售、委托房托排队购房的办法使利润最大化早已不是新鲜事。2007年,国家就曾颁布"国六条",提出要对捂盘惜售、囤积土地和哄抬物价的行为采取行政措施,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应给予经济处罚。但是,即使面对这样的处罚,开发商仍视若无睹?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表示,主管部门管理和处罚的力度不够,期望开发商的自我约束来杜绝捂盘惜售等现象,是不可能的。另外,房地产信息的不对称也在提醒政府,应与开发商建立互动平台。
"开发商预期未来房价还有上涨空间。"葛守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对未来楼市的看好,是当前开发商捂盘惜售最直接的因素。"开发商之间不是在比谁盖的房子好,谁为社会提供的房子多,而在于竞争谁捂的时间长,谁请的房托多,最终谁销售得最火爆,所以开发商一直在宣传房价还会涨。"他分析说。
"捂盘惜售、房托排队购房最要命的是对购房者心理上的影响。"葛守昆称,2008年房市的低迷让很多购房者"憋不住"要买房,开发商经过这么一造势,"房子想买都买不到","房价还要涨"……这样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购房者就会由原来"慢慢疯狂"变成"突然疯狂"了。
开发商捂盘惜售、让房托排队购房造成房子难买的假象,目的是为了哄抬房产价格,带来更高利润。但葛守昆指出,拉长销售时间也未必能够获得好的效果。这么做不光可能带来更高利润,还可能有潜在的风险。
"捂盘惜售也是有风险的,2007、2008年出现过很多例子,比如当时上海一个项目,很多人都关注,预期未来房价可以继续涨,实际上这个项目早就可以销售了,但是开发商不销售,结果房价下来了。"葛守昆说。
记者了解到,2007年颁布的国六条曾提出要对捂盘惜售、囤积土地和哄抬物价的行为采取行政措施,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应给予经济处罚。但捂盘惜售现象缘何屡禁不止?"对这样一个处罚力度,力度不但不够,而且执行起来还有一定困难。"葛守昆说,即使存在这样的处罚措施,但开发商违规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一些惜售的项目宁愿返还双倍的订金而违反当初的约定,因为增加的利润远远超出订金部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主管部门管理和处罚的力度依然不够。期望通过商人的自我约束来杜绝捂盘惜售现象,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堵住这种漏洞,首先要让老百姓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信息对称起来。"葛守昆表示,这种不对称使得不法开发商与老百姓之间隔着一层天然"屏障",房价自然虚高不下。那么,这就需要政府与开发商"联动"起来,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将房产信息及时向百姓公布。"虽说这样一个信息系统的建立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但至少政府应该让出时间让其不断完善,使得房地产透明化。"
另外,葛守昆还表示,政府也应在金融监管上采取措施。"如果发现开发商在某个项目上捂盘,就在其信贷方面记上一笔,让其明白绑架银行的严重后果。"
(作者:杨玉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