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或许是文艺创作的发展太过迅猛,文艺批评由于不能及时跟进而显得缺位。面对当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商品经济等因素影响下的文艺创作倾向和文艺现象时,文艺批评正在以“包容”的名义,越来越成为创作的附庸而缺乏自己应有的独立品格,缺乏明确的价值立场。
文艺批评应该是包容的。艺术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艺术禀赋所进行的个性化的形式创造。所以,每个艺术家都有且必须有自己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这是艺术家之所以为“家”的前提。
出于对艺术个性的尊重,文艺批评的包容是必须的。宗白华先生曾说过:“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艺术不仅仅是形式的创造,更是生命感悟的创造性表达。生命是多彩的,生命的感悟是多层次、多维度的,艺术的内容也必然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在世界艺术史上,对生活某一特定层面的表现或许会成为一个特定时期的主题,但走向包容必然是大势所趋。所以说,生命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艺术内容的丰富性,也决定了文艺批评的包容性。
不过,文艺已与哲学理念、社会思潮、商品经济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开始急剧地自我膨胀,似乎想把一切都囊括进来,而其结果是,东西装多了,自己却模糊了。由于来自文艺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文艺的崇高性和严肃性正越来越受到质疑,怀疑声甚至指向了文艺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当下的文艺批评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关于文艺自身的批评,还包括为维护文艺自身的崇高性和严肃性而进行的关于真文艺和假文艺的批评。在面对一些已经伤害到文艺自身的现象时,如果还是以听之任之的态度来“包容”的话,那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文艺批评是文艺机体的免疫系统,为了文艺的健康发展,它应该坚持文艺的本位,对好的文艺叫好而对不好的说“不”,应该对真文艺叫好而对假文艺说“不”,这是文艺批评应坚持的原则性。
从文艺的内部来看,“艺术终结”论对文艺的发展构成了最大的冲击。部分人认为,文艺是表达理念的一种方式,随着理念自身的发展,文艺这种感性的方式将不再适合表达理念而必须让位于哲学的方式,于是文艺将渐渐淡出而走向终结。这一论断本来只是黑格尔的理性哲学体系的一个推论,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文艺界的诸多现象让这个论调再度被提起。
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文艺的严肃性和崇高性受到严重的削弱。签了名的便池送进展厅就成了艺术;年迈的老太太喜欢在海边摆上一台走了音的钢琴,胡乱弹上一通,据说那也是艺术;在一些后现代的作品中,嬉笑、恶搞成了唯一的主题……这些极大地冲击了人们对文艺原有的理解,人们不禁要问,文艺的边界在哪,价值何在,是否真的应该终结了?
其实,只要人类存在,就不会停止对美的追求,就需要文艺。面对这些已经伤害到文艺本身的现象,文艺批评就不能再包容了,而是要坚持文艺的本位和原则,深入研究作品和现象,为维护文艺的尊严而据理力争。
从文艺的外部看,市场成了影响文艺发展的重要元素。在以商品经济为主导的今天,文艺必然要走向市场。但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一些非艺术的因素直接影响了文艺的健康发展。一些文艺创作为了经济效益,盲目地迎合市场而放弃了文艺自身的坚守和品格,走向低级趣味;在某些领域,艺术品的价格并不与其艺术含量成正比,而与创作者这样那样的头衔和名气挂钩。于是,大搞社会交往和媒体宣传成了艺术创作的必要“功课”;甚至在某些领域,从艺不需特别的基础和学习,只要被选中,经过短期的培训和“包装”,就能摇身变成“明星”,很是诱人,引来大量青少年的追捧。这些现象的存在,正渐渐将艺术异化为一种工具和玩偶而失去其应有的纯粹性。
所以,在当下,面对多种多样的文艺现象,文艺批评应该坚持文艺本位和道德操守,大力弘扬真善美,拒绝假丑恶,本着对文艺负责的态度,坚决地向那些伤害文艺的现象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