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外需不足矛盾突出,我国GDP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今年二季度,我国GDP增幅“破8”至7.6%,创12个季度以来的新低,稳增长已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重要任务。但同时,一些城市从今年5月以来,随着商品房销售量的明显回升,新建住宅价格出现环比上涨。部分城市土地市场也再现高价地。在稳增长与地方财政的压力下,一些城市试图放松调控的愿望也时有露头。当前,“稳增长”与“控房价”处于两难,调控进入了关键期。
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在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四季度后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同时,2009年6月后房价的一路走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对房地产业定位的思考。在总结了经验教训后,2010年4月,国务院在“新国八条”中,对房地产业主要是住房问题做了定位:“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房价过快上涨的危害性,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采取坚决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这是中央政府近两年来对住房和房地产业地位和作用所定的基调。
当前,既要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又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房产地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房地产业作为一种基础性的产业,应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协调,滞后了会影响相关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过度超前了,会形成泡沫,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我国今年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调低为7.5%,已经为房地产调控留出了空间,体现了中央政府坚持楼市调控,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心。
本轮调控,重点是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关键措施是限购、限贷。限购既是抑制投机投资的有效措施,还与一些大城市和热点城市的资源、能源的承载能力有关。如北京市,按规划,到2020年,常住人口为1800万人,而现在实际上已达到了2100万人。如不实行限购,还将助推人口的快速增长,这对一个特大城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肯定是不利的。限购政策本身还是比较温和的,对城镇居民家庭,限购的是第三套,对本地人口和符合条件的外地人口购买第二套房没有限制,但对支付能力不足的家庭,加上限贷,其改善型需求被抑制了。所以,如何满足支付能力不足又有改善性需求的家庭,还能防范金融风险,这确实需要研究。
目前随着各项调控政策措施的监督检查和约谈问责等措施的到位,我国的房地市场总体上仍会朝着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