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充满活力的合肥房地产市场吸引了诸多外地地产企业争先进驻,各路大鳄携雄厚的资本实力、强大的人才储备以及先进的开发理念,纷纷在合肥安营扎寨、攻城略地。进入2009年,这一趋势演变得更加明显,从今年上半年的省城土地市场交易情况来看,半数以上的竞买人均为外地房产投资商,尤其是一些热点地块纷纷被华润置地、大连万达等地产巨头拍获,而本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身影则寥寥无几。外来企业的“入侵”无疑给本土房企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面临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本土企业该如何绝地反击,便成为当下的必然选择。(本报记者王玉环)
外来地产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专业人士分析,外来投资者进驻合肥这样的二线城市主要有以下原因。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日益加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对土地的限制越来越紧,土地资源稀缺,拿地成本加大。房地产开发商由于利润空间的缩小,不得不把目光投向经济相对落后的二线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基数较低,消费水平较低,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获利空间。特别是像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随着近年来城市实力的不断增长、城市环境的日益改善,周边县市人口的涌入以及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自住需求迅猛增加,都成了二三线城市房产市场不断扩大的动力,也因此使外地房产巨头嗅到了无限商机,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并已形成深耕之势。而一些本土开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为获取土地门槛较高,面临开发断档的危险,有的中小型地产企业则已经偃旗息鼓,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调查中,有不少本土地产企业表示,与外来房地产企业相比,合肥的本土地产企业无疑在企业规模、品牌价值、资金实力,还是人才队伍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一个典型的差距表现在企业文化方面,真正让客户与社会广泛认可的、并具备个性品牌价值的本土地产企业还比较少,大多数企业还是停留在强调自己的产品功能上,并不能将项目的推广与企业倡导的核心价值与理念结合起来,因此更无法真正落实在产品定位、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营销推广直至客户入住各个环节。这也就导致了企业品牌的无形价值——品牌个性、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也就无法在客户心目中形成积淀。
历数省城楼市本土风流
在合肥房地产业发展史上,省城楼市同样涌现出了许多挺立潮头的本土房地产企业和领军人物,从合肥城建到新华地产,从安徽置地到信达房产,再到华邦地产和安粮地产……正是这些企业造就了省城楼市最初的基业,并取得了颇为骄人的成绩。
合肥城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成功上市,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房地产上市企业,从此改写了我省无房地产企业上市的现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专注于普通商品住宅开发,先后成功开发了琥珀山庄、安居苑、世纪阳光花园、琥珀名城等住宅小区,累计开发面积300多万平方米。有关人士表示:上市后的合肥城建,不仅可募集到企业发展亟需的资金,还将为企业规范化运作提供契机。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城市板块运营商——新华地产,安徽新华房地产集团成立于1995年,该企业一直以打造中国一流的房地产企业品牌和中国一流的高品质社区为目标,先后累计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商业、办公和校园等面积达220多万平米,成功开发了新华·学府花园、新华·学府春天和新华·学府星座、新华·U阁、新华·阳光国际等众多楼盘,并构成了合肥区域内闻名遐迩的120万平米新华板块,成为省城楼市名副其实的板块运营商乃至城市运营商。
当然,在本土企业中还有其他的前赴后继者,比如新成立的安粮地产,2007年,安粮地产开始着手于品牌建设,并首次以“安粮”冠名,独立打造新精品——安粮·双景佳苑,建筑面积20万平米,目前,该项目已经在新站开发区远近闻名。之后,安粮地产还相继开发了总建筑高度达198米的安粮·东怡金融广场,以及2009年动工的安粮城市广场,品牌之路正在延续……
此外,还有隶属于以“洽洽”瓜子闻名中外的合肥华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华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现行开发资质二级。陆续开发了华顺广场、华泰公寓、华顺嘉园、阳光半岛等,目前正在开发的有华邦光明世家、华邦世贸城等。这些都构成了合肥本土地产企业的中坚力量。
本土企业如何与外来企业分庭抗礼
面对外来地产巨头的强势介入,专家建议合肥城建、新华地产、安徽置地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合肥楼市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劳动生产率低下,资源能源浪费严重,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走产业化的道路。合肥拥有全国唯一的政府引导型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本土企业可以依托基地,先行住宅生产的工业化试验,以生产技术的产业化争取“领军”地位,保障本土企业在地产企业中擎得大旗。第二,企业发展的一体化。外来品牌和地产大鳄进驻合肥是必然趋势,本土企业欲在竞争中求发展,可以考虑采取“一体化”的应对方式。根据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楼市的开发、建造、销售、管理往往不分彼此,一家企业完成全部程序并且承担全部责任。这样有利于企业取得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第三,住宅产品的舒适化。按照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健康住宅十五条标准,住宅中起居室、卧室、厨房、厕所等要全年保持在17℃~27℃之间,湿度全年保持在40%~70%之间,二氧化碳要低于1000PPM,悬浮粉尘浓度要低于0.15mg/平方米,噪声要小于50分贝等。在合肥楼市中,符合此类标准的住宅尚不多见,本土企业在住宅产品的舒适化上进行改革,既可以创新住宅品牌,又可以打造企业品牌,不仅可以提高合肥市城乡居民的居住水平,而且可以促使住宅产业成为合肥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采访中,城建、新华等一批本土杰出企业均表示:未来,他们将更加专注于打造地产品牌,对产业链进行发展规划,在洗牌与磨砺中一边学会与“狼”共舞,一边寻找新的开拓领地,并引领更多的本土企业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以拥有与外埠企业抗衡的品牌竞争力。虽然目前本土杰出企业在总量上仍然不敌外来企业,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本土企业齐心协力,加快自身品牌建设,星星之火,也可以形成燎原之势。
而对于广大普通市民来说,正如省城一位在外企工作的吴先生所言:“既然在合肥这片土地上,竞争终究不可避免,但正是因为竞争,才有了学习和融合、创新和进步,而最终带来的是我们的房产品更加丰富、地产行业也更加成熟,最终造福于城市,造福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合肥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