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合肥市地税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市地税组织税费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5.3亿元,接近2010年全年水平。经地税部门同口径比较,合肥地税总量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武汉和长沙;在全省的首位度达到24.9%,总量相当于芜湖、马鞍山、滁州和铜陵四市总和。
四年跨越两个百亿台阶
“在短短四年中,合肥地税跨越了两个百亿元台阶。2007年,合肥地税组织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亿元,2010年首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29.8亿元,2011年再上300亿元新台阶,达到335亿元。”市地税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今年1~6月,市地税组织税费收入又突破了200亿元,组织入库税费收入205.3亿元,增收19.8亿元,同比增长10.7%。
从上半年税源结构上分析,今年我市地税税源结构再度优化。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分别贡献地方税收16.4亿元、20.7亿元、20.9亿元,占税收总量比重为12%、15.2%、15.3%,分别上升1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地方税收42.4亿元,占税收总量比重为31.1%。从重点企业看,入库税收百万元企业为1670户,增加138户,入库税款110.9亿元,增长10.9%,对地方税收的贡献达78.6%。
大发展扩大了地方税基
近年来,合肥地税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在中部地区也是屡屡“争先进位”。“‘十一五’期间,我们连续超过太原、南昌。”市地税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市地税部门组织入库地方税收入152.56亿元,超2009年全年总量33.34亿元,接近2010年全年水平。
市地税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近年来,合肥地方税收的快速增长,主要取决于合肥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的效应,中央和省里税收政策带来的“乘数效应”,以及地税自身税源管理的提质增效等多方面综合因素。
“税收首先要有税源,税源来自于有效投入、进出口和消费,来自于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该负责人分析说,经过这几年招大引强、厚积薄发,合肥的地方税基不断扩大,税源结构持续优化,就上半年征管数据看,纳税大户不断增加,入库税收百万元企业1670户,增加138户,入库税款110.9亿元,增长10.9%,对地方税收的贡献达78.6%。此外,2008年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包括技术研发税前扣除、技术转让营业税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对大力推进工业立市的合肥来讲,是极大利好的。再加上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在合肥集聚叠加,针对性强,作用直接,导向明显,对税收增长明显产生了“乘数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