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次排名全国销售额前20的融侨集团,目前其苏州项目“融侨城”因送面积而与业主产生纠纷闹上法庭,业主要求解除购房合同。此事目前已诉至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并进入司法调解阶段。
此前,北京、上海、广州等诸多城市开发商纷纷以买房送面积,作为不降价情况下的最佳促销手段。随着住建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新版《住宅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上述送面积的做法正受到限制,因新《规范》对阳台、层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融侨集团的遭遇,给很多计划通过送面积来实现促销或提价的开发商提了醒,若因为送面积而惹上退房官司,可能会令开发商减少这种做法。
送面积引发诉讼
对很多业主来说,“送面积”确实增加了个人的居住空间。
本案的原告业主丁天(化名)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是在2010年下半年购买了上述楼盘的房子,约有97平方米,赠送的面积有十几平方米。本来他并未发现房子“偷面积”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因为发现了楼盘其他的问题,聘请了杜跃平律师之后才得知真相的,因此他要求解除购房合同。
杜跃平在介绍案情时说,业主交了诉状,今年8月法院开始介入调解,但是开发商至今没有解决方案。送面积其实是行业中常用的 “偷面积”手法。根据此前的建筑设计规定,阳台、露台、飘窗以及屋顶层高低于2.2米的部位均属于只算一半建筑面积,或者不算建筑面积的部位。开发商在这些部位上动脑筋,通过增大这部分面积,用“送面积”作为广告促销的噱头。有的开发商甚至可以通过这样的做法,向购房者多“送”出一间房。
与此同时,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出具了该项目的多张楼书电子图片。其中一幅图片写有“‘改造前’2房2厅2卫建筑面积约131.71平方米”和“‘改造后’4房2厅2卫,赠送面积约37.94~41.78平方米”的字样。
他认为,为了通过规划部门的验收竣工备案,融侨城多个“送面积”的部分未安装窗户,而是在房屋的装修申请书中约定,经业主申请,由第三方通过装修最终兑现“送面积”的承诺,并将违章搭建的责任由开发商转给业主。
杜跃平认为,“偷面积”对房地产行业有多项破坏作用。首先类似融侨城这样以小户型居多的项目,本身受到国家90/70政策的限制。而原本只有90平方米的小户型,因“偷面积”凭空多了20平方米变成大户型,就可能破坏这一政策。
“由于税务部门是按产权过户面积来征缴房屋交易的相关税收,但上述‘偷面积’的部分,不算建筑面积,就不需要交纳相应税费,使国家少收大量相关税费。此外,‘偷面积’还大大增加了房屋的建筑总面积,超过了房屋设计载重,给房屋安全造成隐患。”杜跃平说。
对于杜跃平律师的上述说法,受开发商委托、负责发布此案相关信息的江苏智择律师事务所凌立律师并不赞同。他表示,装修申请书的内容显示,并不是开发商而是业主委托第三方装修房屋,开发商并不构成“偷面积”。而对于杜跃平方面提供的楼书图片,凌立表示,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广告宣传资料等不作为合同的附件,也不构成双方的约定。他认为,开发商是否“偷面积”,应以法院的最终判决为准。
若业主胜诉或将改变“送面积”
“如果早知道‘偷面积’存在很多的问题,谁会去买那样的房子。‘偷面积’会给房屋的安全带来隐患,在房屋完成‘赠送’后,房屋的承重就会超载,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到房屋的结构。”丁天说。
丁天还表示,“刚买房时的确因为‘送面积’而心动。但交房时发现由于开发商大规模买房 ‘送面积’,导致整个小区容积率较销售前大大上升,原本开阔的绿地空间受到了挤压。而后,又发现这些‘赠送面积’并未获得规划局的批准,属于违章建筑。同时开发商为了免于责任,还要求我们签署一份装修协议,由第三方通过施工来兑现开发商承诺的赠送面积。”
然而,凌立律师却并不同意这一说法。他认为,导致业主起诉开发商的真正原因,是融侨城板块房价的下跌。
部分业内人士也认为,在过去几年,由于房价并未出现预期的大幅上涨,购房者在交房时选择退房的现象比以前增多了。“偷面积”的说法如果成立,显然又可以成为业主们退房的一个理由。
对此,兰德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宋延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上述官司最终以业主胜诉结局,对行业产生的影响将非常大。“目前市场存在不少开发商‘偷面积’的现象。如果业主真的诉讼成功,那么整个行业的‘偷面积’行为都会有大的改变。”
事实上,最近几年,各级政府已越来越重视限制开发商“偷面积”的做法。除了上述新《规范》的发布,上海早在去年就出台 《上海市建筑面积计算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北京4月1日起实行的《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中就有禁止“偷面积”的相关规定。
据了解,此事目前已诉至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并进入司法调解阶段。对于此事的进展,本报将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