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多拉快跑、乱闯红灯、偷拉乱倒、野蛮行车、交通肇事……为应对渣土车、搅拌车、运料车(俗称“三车”)难题,合肥市去年专门成立了“三车”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随着“三车”问题日益凸显,8月14日,合肥市再次召开专题会议,推出举措整治“三车”。
“小伙子才22岁啊,在包河苑房子都装修好了,快要结婚了! ” 8月6日,在合肥包河大道金桂盆景园门前,一辆渣土车夺去了李荣七队村民小李的幸福。今年,他才22岁,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据了解,仅最近两个月时间,近10人丧生合肥的渣土车轮下。今年1月至8月,城管部门查处渣土运输违法行为2400起;上半年,合肥公安交警查处“三车”违法行为5897件。
利益链条揭秘
要钱不要命的司机只是小角色
据介绍,随着合肥大建设的推进,目前全市在建工地3200多个,仅城区每年工程渣土外运量约400万立方米。这块“蛋糕”创造了庞大的运输市场,“三车”竞相逐利。事实上,当某工程项目被开发商中标,便是“三车”逐利之始。据介绍,在“开发商—施工方—土方—车方—司机”的利益“产业链”中,开发商和施工方为了把持“大头”,往往层层克扣运费,流到位于产业链终端司机手中的利益,自然是可怜的“小头”了。
为多挣钱,绝大多数多数司机选择了“多拉快跑”。 “一天下来只能赚个四五十块钱,不守规矩的至多一百多点。 ”在“三车”比较集中的巢湖南路,来自舒城的万师傅说,运土方利润的80%都被产业链中“车方”以上的“上游”剥走,“按趟”计算收入的渣土车司机为了多赚点,被迫多跑趟次开快车,于是乱闯红灯、偷拉乱倒、野蛮行车,甚至交通肇事夺人生命。 “许多司机疲劳过度,出事难免。 ”在南二环某大型搅拌站上班的肥东驾驶员小张介绍,目前“三车”普遍实行12小时工作制,一辆车两名司机12小时或24小时轮流开,疲劳驾驶是常态。
“安全奖份额极小,作用小,要到年底才能兑现。 ”长丰县某大型运输公司的渣土车司机王师傅透露,他的渣土车挂靠在该公司名下,公司平时只管收取管理费,很难提供实质性服务,由于要交很高的管理费,处在产业链最后环节的挂靠司机能得到的很少,于是违法行车以获利。
“幕后之手”曝光
扣车罚款有人出面“摆平”
“渣土车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买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到生意的,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开的。”来自颍上县的合肥蜀山区某运输公司驾驶员孙某很得意地说,由于他所在这家公司有“背景”,他们的生意很好,车子违法了也能很快摆平。据他介绍,许多“三车”与权力部门的人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在利益驱使下,又恰逢合肥近几年在大建设中客观形成了运输“大市场”,有些人直接或间接投资了“三车”。按照“开发商—施工方—土方—车方—司机”的利益“产业链”格局,要么游说开发商,要么拉拢施工方,要么介入土方,要么进入车方,要么雇佣司机。据介绍,合肥市目前仅庐阳、蜀山、瑶海和包河四个老城区就有渣土车约500辆至600辆,加上各大开发区全市保守估计在1000辆以上。其中,还不包括许多主要出没工地内部和夜间行驶的无牌无照车辆。至于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大小运输公司、搅拌站和料子场等,多的更是无法统计。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投资”和成立何种形式的“组织”,无论是运输公司,还是搅拌站和料子场,背后总能或多或少的看到“幕后之手”的影子。这些“幕后之手”背景复杂,很有能量。
“幕后之手”的存在,无疑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和成本。许多“三车”司机反映,他们根本不怕违章罚款,如果要是被处罚,都有包工头埋单,执法部门扣车了都有“背后”的人直接或间接的出面协调。在这种情形下,许多司机开起车来当然有恃无恐。
多头管理反思
“逮到就罚”不是“特效药”
为应对“三车”之乱,早在合肥大建设之初,就开始了联合执法。2008年,合肥市专门成立“三车”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涉及安监、交通、市容、农机、建委、劳动保障、交警等十个部门。即使如此,与“三车”有关的事故仍旧频发。据介绍,近几年合肥死于车祸的有30%与“三车”有关。
“除了罚款,他们无任何高明的管理方式了。 ”专门代表公司与执法部门打交道的金寨南路的某运输公司王小姐说,他们公司被惩处的方式主要就是缴纳罚款。不可否认,以罚代管成了我国许多职能部门的通病,这也是“粗放”管理的基本表现。据介绍,在对“三车”管理中,合肥市目前的主要做法依然是罚款和扣车。
除了执法手段的“粗放”,在管理制度上同样“粗放”。 “运料车、搅拌车的管理主要靠交警部门,渣土车的管理主要靠市容部门。 ”据合肥市建委一负责人介绍,建委只能要求建设单位和相关企业对驾驶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如有问题至多是对有关单位进行通报。 “我们只能进行静态管理,动态管理还得靠交警和城管。 ”农机部门的负责人介绍说,“三车”中的某些车辆与大货车没有区别,但却是悬挂着绿色车牌的农机变型拖拉机。尽管如此,他们也无能为力。由于涉及的城管、交警等交叉部门较多,难免会因多头管理而导致疏漏现象。
“很多违法车辆也正是由于大量疏漏的存在,往往侥幸逃脱惩罚。 ”省法制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评价说,这种“多头管理”所带来的另一种结果,就是变相的“粗放”。
长效机制建言
“哪疼医哪”算不上源头管理
随着渣土车等“三车”越来越猖獗和媒体的关注,8月14日,合肥市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推行源头治理,严厉打击渣土运输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在这些举措中,首次引入连带责任机制,要求建设单位今后在办理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时,项目建设单位一律要与建委签订“三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把渣土运输纳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考核范围,凡出现“三车”违规运输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承担责任。此外,信用激励失信惩戒、从重实施行政处罚、提高渣土车准入“门槛”、择地新建渣土消纳场与不作为将被追究责任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也将被采用。
较之以往,合肥市这次针对“三车”的管理制度,可谓有了很多的创新,用城管部门的话说就是努力从源头上解决“三车”问题。但不管是连带责任,还是信用激励失信惩戒制度等,鉴于利益机制所形成的“产业链”格局,以及存在“幕后之手”的无形力量,导致合肥当前运输市场的无序竞争日益加剧,仅靠“哪疼医哪”的“纸上”创新是很难形成长效机制的。
对“三车”的管理,需要的是合理而高效制度下的执行力,需要的是渗透到每个义务个体身上的一种“毛细血管”式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将管理责任具体延伸到每个角落。仅仅靠连带责任等的创新是不够的,应确保每个环节,尤其是“空白”和“薄弱”环节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具体操作中,无论遇到什么车,无论遇到哪家单位,无论涉及什么人,一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唯有长效机制的建立,方能实现“源头治理”。(许根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