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冰与火
在经历了长久的低潮后,地产商重新甩出了他们的筹码,也许是因为市场的反应让他们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与拿地热潮对应的则是一线城市地产市场呈现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根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提供的数据,2010年北京新房住宅的成交量是11.1万套,2011年是9.06万套,今年前11个月,总成交量已经达到10.86万套,与2010年的差距只有2400多套。而12月上旬,北京新房住宅成交套数已经超过3000套。
而通过对智识署汇总的各地统计局房地产数据的梳理,可以看出,主要二线城市如南京、青岛、重庆等2012年的商品房成交价格较2009年这一调控前的成交高峰点每平方米有了2000-4000元不等的涨幅。
一个颇具意味的现象是,当一、二线城市迅速回暖的同时,一些三、四线城市却陷入了泥潭。
同样是万科和保利,在北京收入颇丰,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却不尽如人意,如保利在营口的项目,陷入了停滞状态,而万科、恒大在沈抚新城的项目更惨,“一个月只能卖十几套。”上述辽宁开发商表示。
这位开发商说,辽宁整个三线城市的新城都是这样一个情况,许多项目破产,被银行或债主收购,或陷入停工状态。外地来的全国性大开发商陷在其中很难受。“我在北京金茂府(楼盘资料 业主论坛) 买的房子,买的时候每平方米四五万,现在涨到五六万了。但是我所在的抚顺,市中心还行,稍微远点,有的商铺都已经跌到3000元/平方米了。全国的价格应该是基本见底了,再低也卖不掉了,但是本轮危机主要的泡沫不是在于价格,而是在于供应量,所以泡沫最严重的是三、四线城市,那里的供应量非常巨大,要几年才能慢慢消耗掉,但是需求量却在不断下降,人口不断流失,每年减少几千几万人。”这位开发商说。
正是因为三、四线城市地产市场出现的危局,很多在限购下从一线城市转往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又回到了一线城市。与消化周期动辄高达五六年的三、四线城市相比,11月,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环比增长23%,创16个月新高。
恒大和保利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在今年的半年报中,保利地产(保利西山林语 保利新茉莉公馆)称,上半年该公司“土地储备的区域及结构分布不够合理,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以及中心区域的储备严重不足”。余英更是直言,“大房企的主战场永远都在北上广这几个一线城市,最多加上天津、成都、武汉,其他就是占个市场份额。”
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孔庆平则在半年报中说:“在如此艰难的市场环境下,在中国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开发高质量住宅项目是正确的。”2012年上半年,中海实现了18%的中期净利润增长。
王渝旋认为,总体而言,三线城市市场容量小,“我们也很慎重,主要还是在大一点的城市,即使是省会城市也只是选最核心的地段。”
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范小冲说,一些开发商来到二、三、四线城市后,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利润低,管理难度大。一线城市房价高,利润空间大,开发商即使犯了错误,还有挽回的余地;一些三、四线城市,本来售价就很低,稍有失误,可能就会把利润赔进去。举个例子,假设在北京一个项目的投资是50亿,二、三、四线城市的一个项目投资是5亿,如果做10个这样的项目,工作量比北京一个项目要大得多。一线城市的开发经验不能简单地搬到这些城市去。
下注的理由
无论如何,种种迹象表明,对于明年房地产市场乐观的预期和对一、二线城市的回归已经成为开发商的主旋律。“到年底M2(广义货币)发行突破100万亿大关,超发那么多货币,不买房不买地买什么?”房地产分析师程凌虚说。
在范小冲看来,总体而言一线城市复苏的程度快于二、三线城市,且一线城市存量不足,需求却是非常旺盛的,之前一年成交量比较低,除了限购等政策外,还有就是预期房价会下降而不敢出手,这种预期已经发生了改变,预期的变化导致了需求量的上涨。“一线城市在调控中是被打压得最厉害的,下降得最大,复苏得也最快,但是接下来慢慢地,这种快速的复苏也会过去,恢复一个常态;二、三线城市的调控本来就没有一线城市那么严厉,恢复得也没有那么快。”他说。
土地供应偏紧也让开发商对一线城市的上涨预期更加强烈。任志强表示,在一线城市,土地供应短缺的情况一直没能得到缓解。例如北京今年只完成供地计划的40%,而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北京没能完成供地任务。
他表示,今年以来,商品住宅今年新开工-11%,土地供应-17.8%,土地成交-10.3%,库存从700万套迅速下降到200万套,按照这一趋势,明年的供需状况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短缺。
住建部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49个城市在限购,这个渠道一控制,再加上未来的价格也很难再现过去十年的高幅度增长,但民间资本仍然关注房地产,因为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但她认为,明年房价即使有所上涨,回升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因为货币政策只是有限放松,幅度并不是很大,调控对于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的控制较严,现在库存也很大。
一位接近政府的权威人士告诉记者,对于调控,中央的态度是坚决的,尤其7月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下,很多人纷纷讨论要不要放松调控,但中央恰恰在这个时候推出了问责制。关于明年的调控基调,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要加强房地产调控和保障房建设。在此前提下,房地产业也要保护刚需释放,整体应该是积极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