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博鳌论坛讨论的都是房地产的现在与未来,重点都围绕着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政府新出台的政策进行探讨与评论,虚的多,实的少,被动的多,主动的少。今年的博鳌论坛变了。不少嘉宾将矛头直指体制,呼唤变革。市场与思想的成熟开始催动房产体制的改革。
SOHO中国的潘石屹说:“2008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下跌,成交量下跌,投资下跌,这是不正常的。但到了最近几个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的住宅价格飞涨也是不正常的。这就是背后的机制出了问题。”中房集团的孟晓苏说:“目前中国房地产税制存在问题,在交易环节收费,保有环节不收费,而且交易环节税费过重,显然对老百姓买房、交易活动不利。”华远的任志强说:“在国内的土地市场,就是钱多说了算,这是最低级最落后的制度,房价地价能不涨吗?”不仅是企业界人士,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也说:“我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就要克服一些制度缺陷,现在的问题不是政策性的问题,不是二套房的政策性问题,根本是一些制度性问题。”就连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也说:“房价和收入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是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很难避免的事。但是政府、政策应当对此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根本方面在于提高中低端老百姓的购房能力,不仅仅是收入提高了就有购房能力了,提高购房能力还包括我们在消费结构中努力降低人们吃穿用所占比重。”
体制成为众矢之的。
以土地出让制度为例,国土资源部公布了620个房地产项目的地价房价比,得出了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23.2%的结论,并借此声明地价绝未推动房价。然而,高地价地块频出不仅事实上抬高了该地块的房价,也对区域房价的飙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对高地价地块频出也颇多顾虑,却往往做痛苦无奈、无辜状后双手一摆不了了之。事实上,高地价地块频出不仅是一些地方政府暗中期待的结果,甚至是其明里暗里一手操纵的目标。因为,只有高地价地块频出才可以不断刺激市场和投资者,特别是让投资者看到市场的“光明前景”,进而增强信心,永不停歇投资房地产市场、吹大房地产泡沫的脚步,从而保证土地财政的永不衰落。但是泡沫总要破灭,就像传销不可能无限发展下线一样。可刚有一些风吹草动,灾难还远没有降临到那些高地价地块拥有者头上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手相助:降低自有资金比例、缓缴土地出让金、默许高地价地块延期开发等等手段齐上,充分解决了高地价地块的现实之患和后顾之忧,并为后来的高地价地块打了强心针,树立了极强的信心,从而保证高地价地块后继有人。更极致的做法,是在民营企业面对飙高的土地无论如何都有些胆战心惊的时候,大型国企毅然出手托住了高地价地块。由此可见,高地价地块频出的实质就是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土地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只有进行深入的体制变革才能根治高地价地块频出的现象。
此外,就在今年,河南经济适用房建别墅的新闻轰动全国不久,就又有了山西吕梁市经济适用房计划只落实了五分之一还都变成了商品房出售的消息,紧接着宁夏中卫市又传出政府承诺修建的经济适用性安置房被当作商品房高价出售的报道……刚刚大家把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倒覆事故称为解放后罕见,石家庄一座建于八十年代的二层楼房又在雨中倒塌……刚刚湖北省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出现“六连号事件”,又有了“14连号”、“4连号”的质疑……拨开这些问题背后的层层遮掩,体制问题浮出水面。
无疑,一系列问题的屡屡发生充分暴露出了体制的深层问题。不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变革,房地产市场的一时风光无限也就只能是昙花一现,并会危害到国家的整体经济秩序,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
文/胡雅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