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做客中国经济网《我消费》栏目 中国经济网/发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1日讯(记者 周亮)楼市之“坚挺”与股市之“疲软”是国内经济圈近些年来“相映成趣”的一大现象,二者虽然“软硬”状态不同,却带来了相似的情形:股市之“疲软”使股民高兴不起来,楼市之“坚挺”同样让老百姓心情灰暗、沉重。看看高房价如今都把百姓逼到什么份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自发地联合起来,要自己盖房了。面对大城市惊人的商品房高价,一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个人合作建房模式最近正在一些大城市悄然出现。然而,这一新兴概念的出现,即遭各方争议。
日前,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做客中国经济网《我消费》
栏目时表示,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并不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马光远认为,对一个经济现象判断有两个。一是,有没有选择的自由。当一个人只能面对一个选择的时候,这肯定不是最好的一个模式,也不是最好的一个形态。当一个人有了很多选择的时候,很多东西自然会消失。当下,有很多开发商无良,但是当市场上开发商比较多的时候,消费者有选择时,可以在“差”的里边选,那个相对“不差”的,这是我们选择的一个自由。因此,给百姓多一个选择,这个选择本身好与坏,老百姓自己去判断。但是多一个选择,毕竟是一个好事。二是,经济学发展这么多年,还证明了一个基本的尝试叫“专业化”。为什么要有公司?按照制度学派的理论,有了公司以后,整个社会就有节约交易费用。整个效益就会上升,由此,推崇专业化绝对没有错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做专业,而不是不专业,在国外,很多人房子都是自己盖,一般选择周末盖,在那刷刷漆,弄弄花园,种种树,是一个非常惬意的事。但是,如果把选择的权利给了不专业建房人,是选择自己盖房,还是请开发商来。想必,还是要找专业公司。专业公司无论是品质,还是质量,还是各个角度,对个人而言,包括成本上,也能节省不少。所以,在中国,个人合作建房模式,我并不看好。
马光远表示,一直不认为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专业化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毕竟,有很多的房子供购房者选择,但是这必须是专业公司完成的房子。就各个环节来讲,这是一个很专业的事。就这样一个模式本身,标杆意义大于其实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