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目前,芜湖市有100多处百年以上历史的建筑,其中绝大部分都在镜湖区。为了保护并利用好这些历史建筑,镜湖区启动了“芜湖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力争让这些历史建筑融入现代都市生活,培养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百年历史建筑 芜湖有100多处
“芜湖市百年历史建筑,大多数均保留于镜湖区。镜湖区境内有100多处330多栋百年以上建筑遗存,总体上可以分成西洋历史建筑群、芜湖古城、堂子巷徽派建筑群、传统文化遗存4个片区。”一说起芜湖的历史建筑,镜湖区文产办主任刘浩就打开了话匣子。
在众多的历史建筑中,芜湖的西洋建筑群是安徽省唯一的西洋建筑群落。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公使签订定了《中英烟台条约》,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西方文化登陆芜湖,一大批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西洋建筑构成了近代芜湖独特的城市景观。芜湖现存的近代西洋建筑共20处(含33幢单体建筑),包含门类有行政办公建筑、宗教建筑、学校建筑、医院建筑、商贸建筑、名人旧居等。这些建筑从外观到结构,、从建筑环境的选择到建筑材料的使用,都体现出很高的水平,具有独到的建筑技艺表现形式,同时还具有十分重要的人文历史价值,与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老芜湖海关旧址、天主教堂、英驻芜领事署旧址、圣雅各中学旧址、芜湖圣母院旧址……一大批百年历史建筑,已经成为芜湖的城市文化记忆。
借鉴香港经验 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每年,全国约有3万栋历史建筑被拆除;每天,全国约有82栋历史建筑消失……近年来,保护老城、老街区、历史建筑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尽管芜湖拥有众多的百年历史建筑,但遗憾的是少数历史建筑的保护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让历史建筑复活,镜湖区借鉴香港经验,推出了“芜湖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目前正在发掘整理历史建筑的建筑、人文等各方面的资料,为项目的开发利用做好第一手资料。发掘工作分为三年,2012年已完成了西洋建筑群的发掘工作,2013年、2014年将完成芜湖古城、堂子巷徽派建筑群、传统文化遗存的发掘工作。根据发掘情况,镜湖区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建筑加以改造,暂时不能实施改造的将提出改造方案。
据悉,现在有一部分能被利用的历史建筑,经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已经在修缮利用。如老芜湖海关,已成为滨江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内的华牧师楼,已纳入古城建设总体规划,即将动工修缮;范罗山上的英驻芜领事署建筑,已经修缮完毕,拟打造成以收藏博览产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英驻芜领事官邸等建筑的修缮和利用也正在积极实施中。截至2012年,已实施改造的西洋建筑有12处17栋,其中2012年维修的有4处9栋;另外,2012年芜湖古城修缮了4处百年历史建筑。
开发利用 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机
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城市文化历史、城市文化记忆。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是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下形成的。建筑无声,却不沉默,它的话语是历史,诉说对象是当下的城市生活。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好历史建筑,镜湖区做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近年来镜湖区文化产业发展迅猛,而大量的历史建筑群,无疑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我们设想把老建筑利用好,利用老建筑及周边区域,打造若干个文化产业园,使老建筑焕发生机,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最佳空间,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最终将镜湖区打造成皖江区域最具文化特质没有围墙的产业园。”刘浩介绍说,原机械学校校址内有不少百年历史的西洋建筑物,镜湖区将此处命名为雨耕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拟打造成以酒类推广展示为主的中西文化交流平台;位于大砻坊附近的芜湖益新面粉厂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镜湖区将企业现址保留下来,计划发展为芜湖大砻坊工业创意文化园暨中国铁画博物馆。
据了解,镜湖区将利用历史建筑拟打造芜湖古城、堂子巷民俗文化园、雨耕山酒文化产业园、范罗山文化产业园、芜湖船舶工业文化园、大砻坊工业创意文化园等十余处创意文化产业园,届时文化产业将成为镜湖区的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