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创近年来次新低 但今年一月份楼市却是"淡季不淡"————
2013年开年的房地产交易高涨似乎宣布了今年房市的大基调。政府说不允许房价暴涨暴跌,百姓大致可以理解为要跌不可能。地产商年末纷纷庆功超额完成任务,实际上意味着2013年日子不会太难,百姓不会有太多优惠了。
房价不会暴涨暴跌
对于房价,百姓一直是处于纠结状态,有房的不希望房价下跌,没房的截然相反。表面上是民众、开发商、政府之间在博弈,简化一下,实际上是不同利益阶层的博弈:像房子这样,类似具有刚性使用需求的资产,到底应该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既能满足居住需求,又能实现投资需求,还能促进GDP增长,这个社会共识一直没有办法达成。
进入2013年,一月份的"淡季不淡"以及二月份的楼房的持续成交量使人们看到今年房地产价格将出现稳中有升的态势。这和供需关系的失衡有很大的关系,且对于供应端的低迷,目前尚看不到有所改变的迹象。
对于买不买房,我们建议如果是刚性需求,且财力允许,理论上是早买适宜。当然,中国社会的首次置业年龄过于年轻化是一个问题,买房过于"着急"对年亲人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沉重的压力将放慢年轻人的成长步伐,长期来看有些得不偿失。
房企已过困难期
受房地产调控限购、限贷等政策持续实施的影响,2012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创近年来次新低,只比2009年全年的投资增速16.1%回升0.1个百分点,这说明调控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但是随着政策边际效应的逐渐递减,加上宏观面预调、微调力度的加大,行业投资的积极性也有所增加。业内预计今年的各项行业指标都将好于去年,投资增速将达20%以上,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乐观情绪是不可取的。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机理的不断演进,未来的房地产开发商将会出现一些分化。大型开发商由于占据诸多有利因素,将会强者恒强。一些中小型开发商则会被淘汰出局,退出市场。总的来说,市场集中度将会持续增大。
调控不会有所放松
从近两个月的市场形势来看,房地产基本上开始出现见底回升的趋势。看见这些调整,包括销售在见底回升,那么政策会不会因此而调整或出现变化?一个基本的判断是,现在还没法进行政策的调整、变化。
调控政策不会马上解除,而是要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尽管众望所归,希望能对调控做出一些微调,以改变"一刀切"的不合理现象,但能否出现这种局面,要看去年的调控成果是否得到了巩固,能否有效地防止反弹。稳定是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于房产税和资源税的消息有很多传言,但保有环节的税收将肯定会继续增加试点城市,探讨更多的模式和经验。虽然存在着重复征税需要增减配合问题、短期推进困难问题等因素,但是从长远来看,房产税的全面推进还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预计今年将在6-8个城市试点和推进。
财富故事
靠炒房攒出养老钱
刘女士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虽然工作稳定,但收入却并不高,一年税前收入也就12万左右。但她是一个典型的"房产爱好者",这几年靠炒房攒了不少养老钱。
刘女士由于已经名下有两套房,没有资格买新房。去年,刘女士出手了自己的一套首城国际的住房,获利接近90多万。这个位于双井的房产项目,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最低只卖到12000元/平方米。但刘女士并没有如此好运,她是在此后房价逐渐回升时购入,每平米约2.8万/平方米。这一小区目前的均价已经达到了近4万/平方米。通过出手房产,刘女士挣了近90万。
现在,她已经把目光盯上了商业地产。"以我这点钱,很难买好的商业项目,但位置差一点还可以。"刘女士发现随着地铁的开通,许多五环外的小区人气大增。最近她正在看六号线物资学院站附近的一个商铺,总价在400多万,如果买下来后可以出租做餐饮,每年房租收入在30-40万。"这样下来,要比投资住宅更合算,租售比更高。"
记者手记
不必太在意市场中各种嘈杂声音
从房价开始逐年攀升起,这个社会上就充斥着各种对于房价的评论。有些人一直唱空,有些人一直唱多,有些人时而唱空时而唱多。他们的角色也丰富多彩,官方学者、民间经济学家、开发商、官员……他们各种耸人听闻的观点常年占据着舆论高点,让百姓无从判断真伪。
实际上,百姓大可不必太在意他们的言论。对百姓而言,房产无非两种功效,居住和投资。对于居住需求,唯一需要考虑的是钱包是否够鼓。对于投资需求,无非就是收益高低。相对于居住需求,投资需求有更多的替代产品,包括信托、基金、股票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看好房地产,地产公司必然受益,不如买房地产股票。如果看空房地产,为何还要买房子。许多人经常把投资和居住需求混为一谈,明明是投资行为,最后变成了持有房产,既不住又不租,还感叹房价不涨,收益率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