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文学艺术创作带来繁荣景象。新世纪文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艺术家们以创造性劳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在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的同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也经历着一个转型和建构过程,巨大而深刻变化的道德状况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社会转型期,是一个道德文化体系发生激烈变迁的时期。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标准是旧规范与新价值的多元并存,并常常伴有新旧规范转换中的暂时缺位而呈现的道德失范,社会伦理价值指标呈现错综复杂的状况。由于伦理价值观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传统道德与新出现的经济关系、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方式并不协调,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新型道德文化又没有达到成熟和完善,因而出现了一个道德文化结构性失调的特定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多元并存的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的交织碰撞,导致了一些伦理失范、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象,有的已违背公众普遍尊崇的伦理道德底线。当代中国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对抗、紧张和疏离状态,使人们在道德文化的多元化选择中,经常陷于不知何去何从的困惑处境。
面对现代化转型中的道德困惑,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道德水平在整体上是进步的,所谓“道德滑坡”只是某个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社会的道德进步并非一帆风顺的过程,某个时期出现了某种滑坡甚至倒退,应当视为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忍受的一种“道德的阵痛”。从人类社会发展看,虽然道德文化的进步是不可改变的大趋势,但并不是一种自然生成的过程,只有通过人们自觉、理性的努力,才能建立社会道德的良性运行机制。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为艺术道德演进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必然带来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领域的巨大变化,其中也包含着艺术道德方面的深刻变革。那么,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为当代中国艺术道德取向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提供了哪些新的生长点呢?
第一,市场经济对艺术道德取向产生重大影响,促使艺术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经济对艺术领域的渗透和影响,促进了艺术道德观念的演变,为建构起适合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艺术存在发展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艺术道德取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特别是艺术生产、艺术消费、艺术功能、艺术批评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与市场经济原则相适应的价值观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使人们的道德文化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艺术功能最明显的影响,是艺术的认识功能、社会功能、道德功能、教育功能受到抑制和消解,而强化和突出的则是娱乐功能、游戏功能和感官刺激功能,开始出现消费主义和泛娱乐化倾向。文化消费主义的盛行,大众文化的蓬勃兴起,艺术娱乐功能的扩张,艺术产业化的突飞猛进,新媒体艺术的崛起,在推进艺术创新和扩展艺术空间的同时,也把艺术道德建设中的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摆到人们面前,引发了人们对艺术道德取向的关注和争议。
第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深化,不断促进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个性化的自由创造,促使艺术生产者的道德取向发生了积极变化。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艺术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的更新,强化了艺术家的主体意识和价值选择,“创作自由”、“人性至上”、“表现自我”、文学的主体性等许多新的艺术观念渗透到艺术创作实践中,使艺术家从更多的审美视角来审视生活,用多样化的模式观照和探索历史、现实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对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创造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深刻思考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某些成为“经济型文化人”的创作者为追逐商业利润而丧失了人文精神,他们的道德理想失落在粗鄙的物质崇拜和金钱崇拜中,体现了艺术的媚俗化、功利化倾向。在艺术走向市场的条件下,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艺术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具有商品属性外,还有精神价值和审美取向,因此,要坚持先进文化对全民族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的引领和培育。
第三,在当代中国社会剧烈转型之际,伦理道德领域多维交错的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并存,是进入新世纪后艺术道德建设面临的现实状况和明显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形态存在的多样的经济基础和所有制形式,反映到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及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上,必然产生相应的多元文化和思想道德观念。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多元利益主体,带来思想文化异彩纷呈,从而导致艺术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形成新世纪艺术道德重建和多元选择的局面。正确理解道德文化领域中的主元与多元的关系,进一步发挥主流文化的道德导向作用,是当代中国艺术道德建设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居于艺术道德主导地位的格局下,各种不同的艺术道德观念之间既有矛盾、冲突和对抗,又呈现多元并存的现实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力量占据道德文化的主导地位,但是面对世界范围各种道德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后出现的许多新问题,面对长期的封建道德文化和资本主义道德文化的侵蚀,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将面临各种各样文化思潮、文化类型的竞争和冲击。在当代中国多元并存和多元共生的道德文化结构中,应当发挥主流文化的道德导向作用,以新的思路和主流文化的理论创新来促进主流道德文化的发展。必须把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确立为社会主流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社会成员普遍认同主流文化,并自觉地用主流文化去引导影响大众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
第四,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世界各种文化艺术的交流日益频繁和迅捷,当代中国道德文化必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与世界文化大融合、大对话的局面和东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国际环境,对当代中国道德文化的变迁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代西方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被大量介绍和引进,各种艺术观念和道德文化交错碰撞,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新世纪多元化艺术道德取向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何有借鉴地吸收西方现代艺术和道德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艺术道德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艺术道德取向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它在促成新世纪艺术道德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一些与主导艺术道德不和谐的杂音,如非理性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泛娱乐化、艺术媚俗化、极端功利化、审丑化倾向,在艺术领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从整体上审视当代中国艺术道德演变的过程,科学总结艺术道德建设的经验,深入剖析艺术道德和谐与冲突的原因,探寻艺术道德演变的发展规律,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艺术道德体系的基本思路,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