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经济如果一味依赖激增信贷,滞胀将最终接管一切。对于中国来说,实行两个政策即可实现复苏:首先是将房地产价格调低到每平方米相当于一至半个月的工资水平;第二个是政府将国有企业的股份分配给民众。
目前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中国惊人的贷款增长数据上。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资金都进入了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中国的银行,是那只拯救世界的功夫熊猫吗?
其实,这些信贷资金的作用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好。据我所知,这些资金大部分进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也被展期,而抵押品就是那些还未出售的商品房,应收账款也被贴现。还有,三角债务也被银行贷款所取代。银行系统通过扩大信贷规模来支持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增长。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的这四个月内,新增银行贷款达到5.4万亿元人民币,信贷规模同比增长18%。原本因销售形势变差而停滞的企业贷款,也在同期增长了2.3万亿元。这些钱可能是由贷款转化为企业存款的,而新增贷款与新增企业存款之间的差额——这3.1万亿元,可能已经从企业部门流入到经济的其他领域。
释放流动性来稳定经济形势,是一种短期的解决方案。它不能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中国“投资+出口”的经济模式已经达到了转折点。过去5年惊人的出口增长,部分源自全球经济泡沫。随着泡沫破灭,中国的出口总额也回归到正常水平。更加严重的是,相对世界而言中国经济的基础过大,因此难以支持其在未来的快速增长。这就表明,除非有一种新的增长模式很快建立,否则中国经济可能在未来几年经历低速增长。
中国是出口驱动型的经济模式,如果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这种情况在未来5年很可能发生——中国就必须通过重大转型,凭借不同的经济模式来实现高速增长。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促进居民需求。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的居民收入和财富水平比较低,因此消费需求也比较弱。除非上述两个问题得到解决,否则谈论刺激消费需求就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中国已经尝试拉动内需长达10年之久,如果激励政策有用的话,那么早就该见效了。例如消费券,仅仅具有短暂并且是本地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