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无论是主营地产业务、还是涉足其他领域的央企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将短暂低迷的土地交易市场推向了新一轮的高潮。事实上,央企进入房地产业并非始于今日,但像目前这么大规模的央企新军纷纷涌入房地产,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现象。对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的专家,听一听他们对央企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持有的观点。
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首席顾问陈真诚:央企不是推高房价的主要祸首
大规模的央企新军纷纷涌入房地产,其实说到底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央企也是企业。至于选择什么行业,追逐利润的企业有自主决策的权利,《公司法》没有规定央企不能进入房地产业。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困境,国内一些出口型的实体企业的市场大为萎缩,而中国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而且房地产业的利润比较高,因此,为了追逐企业利润,为了确保或提升企业的赢利业绩,不少国企甚至央企新军便涌入房地产业。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火热,房价快速上涨,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可观的赢利回报。在其他实体行业遭遇生存发展困境的时候,进入房地产业,不能不算是国企甚至央企的一个选项。
经过多年来的经济改革和国企的重组改制后,现有的国企或央企基本上属于大型企业,无论是在企业规模还是在人力、资金等方面,都具有比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政府无疑对通过国企或央企带头来拉动或支撑经济增长寄予厚望。而房地产业项目的周期相对要短,更容易在相对短时间内产生效应,因此,政府也不会刻意反对国企或央企进入房地产业。面对有着丰厚利润回报预期的房地产业,国企或央企不可能不动心。
对于央企频繁争拍土地、争当“地王”而拉高地价进而可能进一步推高房价的说法,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理由并不充分。没必要过于指责国企或央企进入房地产业,也没必要认为国企或央企是推高房价的主要祸首,大规模国企或央企进入房地产业,争拍土地、争当“地王”,只是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给一些原来的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压力,挤压了他们的市场空间或利益空间,因此,他们当然不会高兴。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只有央企的离开,房地产市场才会健康
目前我国的央企越做越大,行政与资本垄断能力也越来越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现状下,有更多的央企进入世界500强,这说明了央企的强大和资金的充裕度。凭借“财大气粗”进入房地产市场,虽然此举对市场供给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它却直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于是更多的“地王”出现了。
在我看来,央企应该退出房地产市场,而决策层应该制定界限,凡涉及到国家战略投资的、公共事业或半公共事业,央企可以参与,而房地产市场应该禁止它们进入。从近几年的发展可以分析出,央企进入哪个领域哪个领域就会产生垄断并且物价持高不下。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必须有竞争的领域,它应该以市场为主体,没有必要让央企参与进来,只有良性的竞争才能让老百姓住上价格合理、质量有保证的房子,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有民营企业来支撑和参与,央企的参与只会催生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央企离开了,房地产市场才会健康。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室教授李恩平:国家已出台政策规范央企炒房
正是由于央企或国企可以廉价地拿到信贷资金,为了增值或保值所以投入楼市,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轮房价的上涨。
事实上,一些国有企业拿地不是出于市场和社会需要,而是为了圈地和囤地,利用资本将土地市场炒热后再出让,从中谋取地价利润。在中央“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引导之下,国企不仅被视为金融机构重点信贷支持的对象,也被视为带头执行国家政策的中坚力量。
我认为,一些央企或国企本身对房地产市场的开发经验不足,投资前景并不乐观,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实质性好处。而房价大幅上涨幅度也引起了居民的不满,导致其他资产价格的上扬,造成了通货膨胀预期。不过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央企,信贷资金将被禁止用于炒房、炒股或者炒地。
中国政法大学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应禁止“保增长”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政府为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首先会考虑优先稳定央企。在大规模银行信贷的支持下,使得国字头企业在拿地时显得“财大气粗”。这从近期上海、北京等地“地王”频出可以看出,很多央企开始偏离主业投身到房地产业。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则在“保增长”的第一目标下,对于央企的整合重组以及主辅分离工作可能有所放松,推进的速度也慢了一些。
虽然目前国资委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但推动结构调整和重组的决心不能变。对于房地产业的重组,国家一直是有设想有规划的。但下一步的难度是,一些原来不做房地产业务的央企现在也进入到了这个领域,这将给结构调整和房地产业的重组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国资委要更进一步推动央企主辅业分离工作,从风险上加强预警与监管,禁止“保增长”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等高风险产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