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偏低。昨天,省统计局发布《我省居民消费倾向和需求分析》,收入水平不高、分配不合理、非消费性支出日益扩大等因素,制约我省居民消费增长,“钱袋子 ”鼓不起来,居民花钱自然“不给力”。
收入不高,居民捂紧钱袋子
平均消费倾向一般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多少。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我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80%,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居民收入100元,会花出去80元。
但是这个数据在随后几年持续下降,并在2012年下降至71.4%,这说明我省城镇居民对“钱袋子”捂得越来越紧。
省统计局分析,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约我省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15位,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6%;农民纯收入居全国第20位,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0.5%。
分配不均,花钱需求被抑制
除了“钱袋子”不鼓,收入分配不合理也制约了我省居民消费倾向提高。
数据显示,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由2000年的3358元,扩大到2012年的13863.7元,相对差距(城乡收入比,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计算)由2000年的2.74扩大到2012年的2.94。
分行业看,200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1,2011年达到最高值3.2,行业间的绝对差额由5316元扩大至45687元,相差近十倍(采矿业平均工资最高为66172元,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最低为20485元)。
省统计局分析,低收入居民有消费愿望但购买能力较低,高收入居民消费占收入比例较低,拉低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保障不够,居民不敢多花钱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社会保障金缴纳、房贷,以及捐赠、赡养、人情费用等非生活消费开支项目越来越多。
2012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非消费性支出6409.1元,占总支出的30%;农村居民人均非消费性支出3006.6元,占总支出的35.1%。非消费性支出的扩大必然挤占生活消费支出,影响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需求拓展。
另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导致居民家庭压低消费,倾向储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