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9年到2013年,信达在安徽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仿佛一个人的成长一般,从胚胎初始,到成年精壮,信达从建立伊始,到如今安徽房地产市场上的一颗常青树,走过了漫长的25年。在这一段岁月里,伴随着信达成长的,还有它的一批员工。刘二明,就是其中一个。刘二明是安徽信达的营销副总,与其他业内人士不同的是,他踏入房地产行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信达,如今已过10年。从那时风华正茂的小伙,到如今的中年副总,他见证了信达的成长,信达也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迹,他们,变成了命运共同体。
与安徽信达营销副总刘二明的这次相约,从阳春三月持续到仲春四月。他实在很忙,这也许是很多和他一样身居高位的业内人的状态。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他抽出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而采访前,他刚刚结束了一个长会。
初见 十年磨一剑
初见刘二明,怀着一个初入行业的小辈的心态。此前听闻他是个十分随和的人,真正坐下来采访时,果真如此。亲切,温润,没有一点儿“总”的架子,仿若一块天真的璞玉,自然,通透,没有半点雕琢之感。
坐下来,喝口水,然后侃侃而谈。他看起来状态很不错,并不像是结束了半天工作的人。在这一行工作,必须得保持好的战斗力。刘二明是个好的例子。热情而爽朗,三两句话切入正题,没有太多的铺垫,效率之高令人赞叹。
刘二明
从2004年入行,在信达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工作,到后来在安徽信达任营销副总,刘二明的成长总是伴随着信达的发展壮大。可以说,他是信达在安徽这些年发展的见证人,也是命运共同体。从银杏苑、水岸茗都、文景雅居,再到西山银杏,新城国际,银杏尚郡,信达开发了丰富的业态形式,每一步都走的坚韧而踏实,而这也和刘二明的风格很相似。
任营销副总的这些年,刘二明经手了很多项目,谈到自己操盘最成功的项目,刘二明坦言,是新城国际。而早在2004年拿地之初,信达内部曾就在地块上建筑何种业态有过不小的争执。2004年合肥市场上还没有什么高端的写字楼,住宅是当时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高层内部有人认为,住宅市场前景好,资金回笼快,应当主做住宅。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当建写字楼。“政务区的规划高端,在潜山路,南二环这里,应该建一座能够代表合肥的写字楼,这也是城市形象的需要。”刘二明说。
再见 一串坚实的成长脚印
为一座城,建一栋楼。事实也证明,这种预见是正确的。从A、B座的成功售罄,再到目前C、D座的招租和预约,新城国际云集了众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逐步成长为合肥写字楼的代表作。而新城国际也充分发挥了写字楼的集群效应,围绕它形成的高端写字楼群屹立在合肥天鹅湖东岸,成为合肥写字楼群发挥规模效应的典范之作。
大巧若拙。“我们国企有力量”短短七个字,就已经将品牌和实力道尽。这是信达西山银杏项目的广告语,也曾是当年合肥房地产市场上最流行的宣传口号之一。的确,很多时候人们选择一个楼盘,往往是基于一种信任,一种对于品牌的信任,对于品质的信任。而信达,用看似最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人们对于好房子的渴望。
深耕安徽,信达在这片江淮大地上走过了25年。其在安徽的版图也已经得到了不小的扩张。不仅在合肥,在芜湖、马鞍山等城市信达也有自己的项目。下一步的规划是什么?刘二明说,自南出发,一路向北,遍布安徽。
而今,安徽信达成立已经25年,上市也已经5年 。25年栉风沐雨,躬耕陇亩,于鳞次栉比间足见智慧与沉着。这是时间的积淀,更是经验的积累。刘二明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或许这就是信达的品质,平淡而不张扬,却用心做好每一个楼盘。而这,就已经足够。
结束了采访,已经是下午的1点多,刘二明仍在办公室工作。“刘总不吃饭吗?”我问工作人员,“他很忙。”我回头看了一眼他的办公室,安静朴实,但放佛在洁白而毫无点缀的墙壁上,看到了信达在安徽行走的足迹和一个个五彩斑斓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