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干净的居民小区
只有在平房,或者大院里住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邻里关系。这种情感是郑大姐不舍得离开这里的原因。
郑大姐至今还记得,自家卫生间几年前曾失火,还是邻居帮忙灭的火。“当时就我一个人在家,看到失火也不知道怎么办,幸好一个邻居赶紧跑过来帮忙。”郑大姐说,这么多年来,就连没事的时候和邻居们聊聊天,也是很开心的事情。“如果是住在楼房里,邻里之间就不会像现在相处这么融洽了,说不定连我隔壁住的是谁都不知道。”
不过,尽管如此,郑大姐还是对未来的生活有些向往,特别是居民小区干净的环境对她最有吸引力。
“你看看,我们附近已经没有什么城中村了,都是整齐的居民楼和商业广场。”郑大姐说,住在平房中虽然方便,但卫生问题是城中村的通病,“夏天的蚊虫、老鼠比较多,人多也会带来很多噪音,有时候想睡个午觉都不行。”
听说北五里井今年就要开始改造了,郑大姐不时地想象以后的生活。“可以好好睡个午觉,晚上吃完饭带着孙子在小区里玩一会,说不定还能跳跳广场舞。”
双窑洞:“都市窑洞”的现代梦想
对于每一个经过合肥东一环的过客来说,或许很难想象,就在距离这条繁华大路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曾经破败不堪的“双窑洞”。
下午3点,68岁的方金水与往常一样,带着板凳坐在了合肥三里街临淮路上,拿出棋盘开始厮杀。“出车,飞象……”三言两语间,老方将对手杀得片甲不留。此时,春夏之交的阳光透过高楼,照在老方身上。“这就是以前的双窑洞。”赢棋后的老方有些得意,指了指身边那几座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他说,当年附近是一个城中村和一些老厂的破旧家属楼,“我家旁边就是双窑洞,那时候条件非常差,连自来水都没有。”
曾被称为一环内“最后棚户区”的双窑洞,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近年早已被周围的高楼大厦所淹没,自身也由于多年的风雨侵蚀成了危房。
1975年,老方住进双窑洞附近的家属楼,在这里经历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一呆就是25年。25年后的2010年底,双窑洞及其周边城中村的改造正式拉开帷幕,老方和双窑洞的居民们终于告别了都市里的“窑洞时代”。
“双窑洞的居民搬出去两年了,但是现在还是会有好多人时不时回来看看。”在三里街临淮路的南侧,陶大姐开了家便民缝纫店,当年是双窑洞居民们做衣服的好去处,“双窑洞条件太差了,搬迁的时候大伙都高兴着呢。”
如今,在原来城中村的所在,7栋34层的回迁住宅楼正在拔地而起,成为这个现代都市的一部分。“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搬回来了。”方金水告诉记者,他已经在外面租房住了两年,但每天有空闲的时候,都会来到临淮路上下一盘棋,“看着自家的楼越来越高,心里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