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为“迎新”。走过30多年风雨历程,太湖新村终将告别曾经“大板楼”岁月的辉煌,迎来它的“蝶变”时刻。挥手告别“大板楼”,重建新家园,再圆居民们的安居梦。
作为合肥市第一个“大板楼”,太湖新村已成为合肥一个居住时代的代名词。今年3月1日,包河区正式启动太湖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如今已完成全部征迁工作,辉煌一时的太湖新村自此将正式告别“大板楼”时代。
追忆轰动一时的“大板楼”
位于金寨路与太湖路交口东南角的太湖新村,如今除了紧邻道路的一排待拆的房屋外,内部已成大片建筑废墟地。殊不知,这个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小区,在上世纪有着无比辉煌的时刻,甚至成为合肥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建筑。
虽已搬离太湖新村,可在此居住了30多年的彭彩侠对这块土地却有着深深的感情,对于像彭彩侠一样的老合肥人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住在太湖新村,那是无上光荣,因为这是合肥市第一个“大板楼”。
据了解,太湖新村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合肥市第一个“大板楼”。所谓“大板楼”,即住宅房屋是用水泥预制板拼接而成的,曾经是安徽省建筑业最骄傲的作品,也是当时全省最先进的一座楼。
“太湖新村是当时合肥三孝口、四牌楼等闹市区的拆迁安置房,位置虽比较偏,甚至只有一路公交车到达,可当时它的条件在合肥算是最好的,绿化好,有路灯、楼道灯,晚上有巡逻,白天有值班……”作为第一批入住“大板楼”的住户,回首以往,彭彩侠仍引以为豪。
完成征迁将告别“大板楼”
“在当时,‘大板楼’和长江饭店、新华书店等一样,已经成为合肥市标志性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板楼’开启了合肥市民的小区生活时代。”在昨天采访过程中,几位居民告诉记者,以往,在合肥乃至全国很多城市,城市里面多是胡同,很少有小区。在合肥,除了一些单位住房外,太湖新村可能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区。
破旧迎新,像新华书店等一批老建筑一样,“大板楼”走到了生命的晚期,一个曾轰动一时的“大板楼”时代将告一段落,并将重启一段新路程。
据了解,太湖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占地面积59.25亩,涉及征迁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共有24栋居民楼,1073户,居住人口3461人。
今年3月1日,包河区芜湖路街道正式启动太湖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并将其作为街道“头号工程”加以落实。历经三个月的努力,已完成全部征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