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榨果汁”能有多鲜,几成市民能了解果汁里含有什么成分?合肥人一年大约喝掉多少“鲜榨果汁”?衡量现榨与鲜榨的标准是什么?就市民提出的三个问题,记者近日调查走访,并采访了相关部门。
【问卷】过半受访者表示不知喝的什么东西
近日,本报对50名20岁至40岁的读者做了鲜榨果汁问卷调查。其中,超过七成的人并不相信鲜榨果汁是纯水果榨出来的,这些市民表示都在酒楼、茶吧等喝过“鲜榨果汁”。超过50%的市民表示,自己见到或者知道自己的果汁被勾兑了,但到底勾兑了些什么成分,他们也不清楚。
韩先生受访时表示,一扎鲜榨果汁添加了十多种添加剂,销售时却不对消费者明示。“即使这些添加剂属于食品安全允许范围,也应该明示,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如果添加剂有滥用问题,更是对消费者健康不负责。”自称酒店从业者的黄女士受访时表示,酒店果汁的确良莠不齐,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也是对规范经营者的伤害。
【目击】一个橙子放入榨汁机另加一些“不明液体”
日前,记者走访调查省城多家饮品店、茶楼发现,大部分现榨果汁并非鲜榨的。
在省城宿松路一家酒楼,销售的现榨橙汁是事先包装好的。在记者再三要求下,工作人员很不情愿地在操作间内现榨了一杯橙汁,除了一个橙子被丢进榨汁机内以外,工作人员还加入一些不知名的液体,就成了一杯所谓“鲜榨”橙汁。这杯果汁从接单到出货共经过3名员工之手,但没有一名员工洗过手或者经过消毒处理。
记者随后走访了几家奶茶店,有的奶茶店直接用浓缩果汁兑水,当然这样的果汁价格非常便宜。在寿春路逍遥津公园对面几家奶茶店,果汁价格普遍为3~5元/杯。
记者调查还发现,很多茶楼都打起了擦边球。在一家茶楼,记者要了一杯现榨橙汁,站在开放式的吧台边,记者清楚地看到“鲜榨”橙汁的制作过程:工作人员将一个青皮橙子去皮,放入榨汁机,顺手从一个小桌上拿了一瓶浓缩果汁倒入榨汁机,经过搅拌,一杯13元的“鲜榨”橙汁就送到记者手中。
【数字】合肥消费者一年喝掉约7000万元“鲜榨”果汁
记者连日走访合肥市场发现,鲜榨果汁掺假问题在酒楼、茶馆和小型奶茶店俨然成为“潜规则”。
中高档中餐厅、西餐厅、酒吧等场所,是合肥餐饮市场鲜榨果汁销售的重点区域,每杯鲜榨果汁售价约为20~30元。在蒙城路上一家高档中餐店,经理介绍,每晚销售鲜榨果汁约20扎。
据合肥市餐饮协会副秘书长张先生介绍:“合肥约有大小餐饮店五千多家,提供鲜榨果汁服务的店面约200家左右。仅以南一环一家大型酒店为例,果汁平均售价48元/扎,一天可以卖20扎,就是近1000元的销售收入,一年销售收入36万余元。“由此估算,整个鲜榨行业一年销售额约7000万元。”
【标准】稀释或调制浓缩果汁均不能冠名“鲜榨”
近日,记者从省质监局了解到,鲜榨果汁在国内还没有产品标准,目前在国家强制性标准中,果蔬汁类产品主要采用“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GB19297)”,其中仅对“低温复原果汁”下了定义。与此同时,国家为确保食品标签的真实性,已颁布实施《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
该局食品监管处处长仲先生介绍,果汁与饮料须明确区分,名称不能混用。目前果汁饮品分三类:一是由冷冻浓缩果汁稀释而成;二是浓度已调到与原汁相似的非浓缩果汁;三是真正现榨现做的新鲜果汁,其中前两种都不能冠以“鲜”字。“根据这一法规,酒店将果汁加入水或一些添加剂调配而成的饮料,都不能称为‘鲜榨果汁’,最多可称为‘现榨果汁’。”
“真正的鲜榨果汁营养要求非常高,以橙汁为例,一扎1250毫升的鲜榨橙汁需要近20个橙子,每扎含790毫克维生素C。”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专家分析,“很多酒店内出售的所谓‘鲜榨果汁’,严格来说只是一种带果肉的果味饮料。这种添加了水和色素、甜蜜素的果汁,容易出现液体分离的现象,即果汁浮在杯子上,下半部分出现水样稀释液体。消费者可以据此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