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合肥市规划局局长吴爱国所说的,“某种程度上,人多地少、立体化发展程度高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伴随着合肥轨道交通1、2号线的建设,未来合肥将有大量的地下空间需求,交通、商业、公共服务、市政设施,都将对地下空间进行广泛利用。《合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13-2020)》今起将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听取市民的意见。记者从中选取一些重要信息,与读者一起先睹为快。
地下空间可增数亿平方米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规划局获悉,2012年,合肥市人均GDP达55186元(折合8742美元),已具备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的经济实力与条件。而且2008年~2012年,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量增速加快,规模增长量在150万~200万平方米/年,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介绍,此次合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范围,主城区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市区范围面积约887平方公里(不含巢湖水面),规划近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经过测算,合肥主城区1220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可有效开发资源量,折算成建筑面积为6.85亿~11.82亿平方米。
主城区是重点“挖潜”区
虽然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大的方向,但是,就一座城市而言,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发展地下空间,盲目过度地开发也可能带来一些城市问题。
此次规划编制时,设计单位通过地下空间资源影响因素调查和资源评估,合理对地下空间进行适建性控制分区划定,划分地下空间慎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其中,广场、空地、道路、规划拆除重建地区、新开发建设地区为地下空间适建区。市区级公园绿地、郊野公园绿地、城市绿地、水体、现状保留地面建筑区、已开发地下空间区为地下空间限建区。
具体来看,主城区与滨湖新区地下空间开发需求等级最高,主城区也是重点开发区域。巢湖城区、庐江城区、长丰城区将采取“积极开发”的态度。而对于环巢湖地区,将进行限制开发。
重点地区将开发到30米以下
按照合肥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合肥市地下空间适宜开发深度主要控制在浅层(0~-15米)和中层(-15~-30米)之间,一般地区以浅层开发为主,城市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度在规划期内应达到中层。远景时期,部分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可达深层(-30米以下)。
在0至-15米的浅层地下空间,将主要担负商业服务、公共步行通道、交通集散、停车等功能,在城市道路下的浅层空间优先安排市政管线、综合管廊、轨道、人行道等功能。
-15至-30米的中层空间,主要是停车、交通集散、人防等设施,城市道路下的中层空间可安排轨道、地下道路、地下物流等功能。-30米以下的深层空间,主要是公用设施干线和轨道交通线路等设施。
四条轨道线搭出“地下骨架”
好比合肥地面上的路网呈现出二环九射的格局,未来合肥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也有自己的骨架。
按照目前的规划方案,未来合肥地下公共空间将以轨道1号线与轨道2号线形成的“十字形”和轨道3号线与轨道4号线形成的“环形”作为地下空间发展轴,总体呈现出“两轴一环”的格局。
另外,发展地下空间的重点区域目前框定为10个,分别是合肥火车站地区、老城商业中心区、高铁站地区、滨湖核心区、市政务文化核心区、省级文化中心区、王咀湖地区、少荃湖地区、东部新城中心区、西南新城中心区,合计31.3平方公里。
另外,沿轨道线路分布的具体节点则有20个,分别为合肥站、大东门站、三孝口站、三里庵站、太湖路站、宿松路站、潜山路站、祁门路站、望江西路站、庐州大道站、紫云路站、上海路站、蒙城路站、北二环路站、长宁大道站、习友路站、翡翠路站、东二环路站、采石路站、大众路站。
不过,在近期建设中,则主要是以两轴四片为建设重点,其中,“两轴”是指以轨道1号线和2号线为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轴线;近期城市地下空间发展重点推进合肥火车站地区、高铁站地区、老城商业中心区、滨湖核心区4个区域;另外,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轨道站点周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以轨道站点为中心向周边地块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