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融资政策不应松动 |
作者:徐绍峰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更新时间:2013-7-20 11:09:42 |
|
开发商现在可以偷着乐了。 有报道称,尽管监管层没有明确表态房地产融资政策将调整,但近期的各种迹象表明,房地产融资开闸基本已成定局。闸门或将从涉及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重组开启。 对开发商而言,这是个好消息。在十多年的楼市牛市中已赚得盆满钵满的地产大佬们,如今又可以借融资之力囤积土地、争霸地王,也可以仗着资金实力大肆推高房价了。有地产大佬甚至放言,北京未来四环以内的房价会超过每平方米10万元。如果房企融资政策全面松动,每平方米10万元的房价恐非妄谈。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中,同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北京以16.7%的涨幅拔得头筹,涨势之猛令人咋舌。不过,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而言,放开房地产融资政策,只不过是加速实业荒芜,让实体经济中的资金“脱实向虚”,以迎接新一轮房价暴涨、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号角而已。 有人认为,房企融资开闸是让房地产企业融资回归市场化,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也有人以稳增长为由,强调当前支持房地产业的必要性。诚然,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融资支持;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面临巨大“阵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之际,保持楼市稳定也有其必要性。但是否因此松动房地产融资政策,从而给已经发烫的房价火上浇油,值得商榷。毕竟,目前房地产业占据的资金之多、资源扭曲配置的程度,远超人们想象。 不妨先看看这样一组数据: 今年前两个季度中,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但若剔除期限较短、实际意义不强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则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实际同比多增1.83万亿元。而在1.83万亿元中,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竟然占用了1.3万亿元左右的新增规模。这意味着,一季度社会融资多增部分,七成多流向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二季度这一现象仍未改观。与此同时,全国住宅销售面积较上年同期增加30.4%;1~6月份,商品房销售总额达人民币3.34万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十大房企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共计3038万平方米,同比2012年上半年增长17.7%;销售金额共计3242亿元,同比2012年上半年增长23.9%.销售畅旺,加上大量社会资金流入楼市,使得上半年房地产投资高歌猛进。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人民币3.68万亿元,同比增长20.3%;数据还显示,1~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7225亿元,同比增长32.1%,增速比1~5月提高0.1个百分点。 资金实力的雄厚,让房企特别是大型房企在定价上表现出有恃无恐、日趋强硬的姿态。仅今年6月的商品房销售均价就继续攀高,十大房企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1125元/平方米,环比增长5.3%,同比增长10.2%.北京更成了大型房企推高房价的乐土。就是这个根本“不差钱”,甚至有钱无处用,并且迄今仍在不断吸走全社会资金、抽干内需的“吸金机器”,如今却还要对其放开上市、再融资和重组申请,在本来就非常拥挤的上市、再融资和重组“独木桥”上那个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队伍中,加进了穿金戴银、腰缠万贯、日进斗金的地产商,这是怎样的一种荒诞! 一边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面对“融资难”嗷嗷待哺,一边是今年上半年仅标杆房企的融资金额就已超过2012年全年;一边是6月汇丰PMI降至48.2,制造业低迷,中小企业业绩惨淡,信心低迷,一边是楼市销售量价齐升,房企销售业绩呈现环比增长态势,并再创一年来新高,“地王”遍地开花。如此冷热不均的经济格局,面对急需资金支持才能为中国经济增长增添后劲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等行业的融资需求,我们是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将宝贵的资源用到“刀刃”上,还是继续放开房地产融资,为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添加火力,并诱使实业投资资金,加速流向楼市? 习近平日前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表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依靠房地产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依靠房地产泡沫变身为发达国家。将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系于房地产一身,不仅会使实体经济加速萧条,也会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金十条”明确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针对房地产行业,指出将坚持楼市调控,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名单制管理,严格防控房地产融资风险。显然,要考虑未来十年或更长时期内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就不能为了短期GDP增长而再次将融资之门向房地产洞开。相反,不仅“国五条”新政应认真落实,当前还应针对楼市火热的现状,出台新的调控措施,以推进中国经济再平衡,防止楼市“一枝独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