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21日),北京市两宗备受关注的土地同时开始接受报价。一宗为此前被临时叫停的“准地王”地块,另一宗则是今年首个真正意义的“限房价竞地价”地块,但两者首日都没有收到报价。
业内分析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楼市回暖、住宅库存创新低的背景下,这两宗土地不大可能流拍,“限价地”与“准地王”互现将成为土地市场的主流。
朝阳区豆各庄乡黄厂村地块昨日正式开始挂牌报价,其交易公告第四条明确,“本次出让宗地中除公共租赁住房外,剩余居住用途建筑规模建设的商品住房销售限价为22000元/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全部为90平方米以内,单套商品住房总价控制在200万元以内。”
伟业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地块周边二手房目前的均价在28000元/平方米左右。2010年房山中铁建国际城项目也曾有过“限价”的试点,控制房价效果明显。
然而,该地块首日并没有房企报价,和其一同遇冷的是农展馆“准地王”地块。其挂牌出让资料显示,农展馆北路8号0304-622地块住宅混合公建用地的四至和规划面积都没有改变,出让总起始价下降到18亿元,起始楼面价从之前的3.38万元/平方米下降到3.04万元/平方米,仍超过 “万柳地王”6000元/平方米。
从目前北京土地市场现状看,两地块同时遭到冷落并不代表其没有市场,网上报价意义不大,而现场竞拍才更为关键。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首个限价地房价限制在22000元/平方米,尽管与周边房价有差距,但楼面价不高的情况下,仍然有利润可图,只是不会出现此前上百轮竞价的火爆局面。
就农展馆准地王地块首日没有收到报价,张大伟分析称,此地块要求异地配建医院,定向调控性质明显,对很多房企来说难度较大。
据悉,北京关于自住型商品住房政策草案已基本形成,近期也将陆续形成有效土地供应。因而,未来“准地王”和“限价地”同时运行可能成为主流。
胡景晖称,通过行政干预的“限价地”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房价上涨,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通过市场化形成“地王”,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使得政府能有更多资金反哺保障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