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23个月房价同比下跌的温州,不得不以松绑“限购令”来刺激萎靡多时的楼市。更具指标性意义的是,曾经遍布温州的“炒房客”,如今已难觅踪影。
寻找“炒房团”
杭州一家开发商最近一直在试图寻找传说中的“温州炒房团”。这家开发商的一个豪宅项目去年初开盘,由于定价较高,销售一直不畅。
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去寻找“温州炒房团”,更何况,在“限购令”的影响下,许多人购买能力都受到了限制。
他们在温州和台州做了两场推广,结果让他们很失望,在这两座城市中并没有见到扑上来就扔订金的豪阔炒房客。
这曾经是温州炒房团的大本营。据公开资料统计,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经济总产值、上市公司户数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浙江近5000万人口中,在省外和全国各地创业的人数达500万。尤以温州、台州为甚,这是“炒房客”最聚集的地方。
炒房客并不只是存在新闻故事中。2009年有名的一条消息是,一名温州的男子,一次性买了上海市中心54套豪宅,目的是为了投资。他们在2001年时就跑向了全国,一支队伍发向了上海,一支队伍发向了杭州。这两个地方的房价,迅速地涨了起来。
“现在很难找,基本上都已经找不到了,这个时候还愿意到一二线城市去投资房产的人,几乎是少之又少。”温州当地的一家中介机构负责人对此表示,此前,他们还组织过大规模的看房活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类活动基本都偃旗息鼓了。这些热衷于炒房的人,此前还存有侥幸心理,对三四线城市感兴趣,眼看着调控政策越来越严厉,索性就放弃了。
“何止偃旗息鼓,现在想找都很难。”此前,温州瑞安的一个项目准备开盘,想找一拨炒房团来助战,结果没想到遍地难寻炒房客。
温州放开“限购令”
令人意外的是,曾经的炒房团大本营温州成为首个松绑地方楼市限购令的城市。
8月6日,在全国46个限购城市中,温州率先对地方版“限购令”进行松绑,以此激活房屋市场交易。
当地官员公开证实,在国务院规定限购政策框架内,温州对地方版限购令进行调整,允许本地户籍家庭在市区购买第二套住房。而2011年3月出台的限购令不允许购买第二套住房。
这一政策在温州率先松绑,和当地房价的“跌跌不休”有很大关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温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以10.8%的同比跌幅位居全国首位;2013年2月份,温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降幅达8%,持续领跌全国。
数据显示,2012年,温州是全国几大城市中房价降幅最大的城市,2013年温州楼市下跌的趋势仍在延续。
跌幅不断的背后,是温州房价在此前的飞速上扬。
2009年8月,温州市区新房均价攀升到26703元/平方米,这一水平,已直逼当时的上海内环内均价,居全国“领先”水平。
此前的2008年底时,温州主城区的新房单价还是约15477元/平方米。仅仅8个月后,就飙升了73%。
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温州市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从9787元/平方米,一路上涨到34674元/平方米,5年涨了2.5倍,到今年6月底,温州新建住房均价已回落至24123元/平方米。
当初以多快的速度上涨,如今就以多快的速度下跌。
“这几年,调控政策连出之后,许多投资房产的投资客都陆续退出这块市场,不愿意再炒房了。”《第一财经(微博 )日报》记者和此前一个炒房团的负责人联系时,这个一度声名大噪的炒房客对记者称,他们已经基本散团了,就算以后不再限购,也对炒房兴趣不大,现在的高位房价已难以承接。
投资渠道匮乏
“有一些人亏得比较厉害,这些人都是在2008年以后才进去,眼看别人的利润这么大,所以赌性就很重。”上述炒房团当初的负责人称,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炒房中赚到钱的。
一些炒房客在赚到第一桶金之后就迅速收手了。记者认识的一个炒房客,当时结束了手头的实业,在2003年开始炒房,在杭州买了三十多套房子,现在每个月仅收租金就十分可观。
还有一些资本慢慢流向了海外市场,比如北美地区,是这几年浙商投资较多的地方。
这也说明,浙江资本在投资渠道上的匮乏,还是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开始朝温州回流。
2013年初的世界温州人大会上,来自全球的温商签约投资项目135个,总投资约2376亿元,预计引进资金2220亿元,其中在外温商回乡投资占项目总数的63%。凭借敏锐的眼光,温商们在项目选择上也颇有特点,将关注点放在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旅游高档酒店、现代农业等方面。
“每年都会出跑路潮和跳楼等极端现象,但这只是个别的,并不足以概括全局。”浙江中坚律师事务所律师阮建峰对此表示。
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研究员向洋认为,现在整个温州的土地范围越来越大,每年土地的供应量也非常大,所以价格即使有微跌,也并不十分明显。
虽然自2011年9月以来,温州房价连续23个月同比下降,但“限购令”的放松也让温州楼市迎来久违的火热。温州当地的一家开发商表示,最近不少新盘当天销售率就达到85%以上,个别新盘甚至出现“日光”的现象,这与外界想象中的大起大落还有很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