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峰:新一届政府对待房价的容忍度不断提高

    种种迹象表明,与前届相比,新一届政府不仅对于房地产调控手段的看法大有不同,而且对房价的态度也在不断缓和,与以往“坚决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和“促使房价合理回归”的硬性提法不同,李克强政府对待房价的不断上涨乃至快速的上涨,采取了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2013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从发布数据上看,7月份与6月份相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为62个,占88.6%,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有69个,占98.6%;二手住宅与6月份相比,价格上涨城市数量和比例比新建商品住宅略低,分别为57个和81.4%,与去年同期相比两个指标也略低,分别为67个和95.7%。从“新国五条”出台至今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房价上涨的压力呈现一种不断增加趋势。一线城市的房价继续领涨,北京7月份新建商品房价格的同比涨幅最高,达18.3%,广州、深圳和上海的房价的同比涨幅也分别达到17.4%、17%和16.5%。在二线城市中不算典型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则以12%的涨幅未列房价同比上涨超过10%的9个城市的第7位。

    尽管官方的统计数据与一些咨询机构和房地产中介的数据相比,还是显得相对偏低,但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而论,一线城市的房价呈现暴涨之势已是既成事实,全国各典型大中城市的房价更是全面普涨的局面。然而,面对房价如此的暴涨与普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态度与数月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容忍度变得越来越高。

    政府层面对于房价上涨日趋宽容的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点得到验证。

    第一,在统计局7月份房价大涨的数据公布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舆论工具对此几乎没有任何表态。这种冷处理的态度与前一届政府房地产调控的做法中完全不同。那时的情形是这些官方的媒体不仅与中央政府的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而且扮演中舆论引导、政策宣传的作用,抑制房价上涨和促使房价合理回归绝对是其高频语和关键词。现在风向已经悄悄起了变化,官方主流媒体不再大力倡导房价合理回归和打压房价了,而且对房价问题几乎只字不提了。与此同时,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于8月份刚刚出版的《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一书中,关于房地产调控与房价问题也没有被提及,这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房地产做为重大民生问题连续三年入选该系列书籍,并且受关注程度一年比一年重要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第二,从数据上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越来越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与房地产研究机构的数据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真实情况越来越接近了。曾经有句特有讽刺意义的话戏称我国的官方统计为“统计统计,三分统计七分估计”,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统计数据严重地缺乏严肃性,往往基于某种政治或者民生诉求,任意放大或者压缩某些数据,从而使其使其了公信力。类似去年我国统计局公布中国的基尼系数以后,由于低的离谱、低的让人不敢相信以至于经济学家许小年戏谑说“连童话都不敢这么写”。官方的数据与老百姓真是感受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统计局数据反映的社会经济现实若与老百姓的亲身感受一致,既能说明政府统计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更能说明政府面对着复杂的经济环境的勇气和不回避矛盾的态度。具有代表性的70个样本城市的房价,是几个上涨就是几个,涨幅是多少就是多少,北京长得最多就是最多,没有因为是首都,是房价矛盾最大的地方就可以去可以粉饰,是一种开明,也意味着一种坦然。

    第三,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对开发商以及中介机构的批评之声几乎销声匿迹了。面对房价的上涨,没有了重量级的人物公开出来批评与指责开发商或者中介机构哄抬房价,没有了类似“开发商体内也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的教育与说教,也没有了向开发商以及中介机构施压的种种措施。政府中的决策者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房地产商品的本质与市场属性,房价的上涨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必然表现,需求旺盛、供应短缺才是造成房价持续较大幅度上涨的原因。而且从需求结构上来考察,由于限贷和限购政策持续地发挥作用,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已被大部遏制,现实的需求大多属于首套刚性需求和改善性居住需求,应该予以支持和保护。房价上涨的主要根源在于需求的拉动和成本的推动,而不是开发商处于牟利动机毫无基础和依据而凭空推高了房价。如果继续将房价上涨的恶名套在开发商的头上,并没有反映事情的本质,也并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

    第四,中央政府对于各地的地价的大幅飙升甚至“地王”频出也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态度。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长明显,前十名城市的土地出让金近4618亿元,同比去年同期1754亿元增长近263%,其中杭州同比涨幅最高,涨幅410%。紧跟其后的广州、北京和上海三个一线城市涨幅也均超过300%,此外,北京、广州和南京已超去年全年收入。卖地量增加的同时,住宅用地的溢价率仍维持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为15%,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为17%,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地价的快速上升为房价的进一步攀升埋下了伏笔,几乎毫无悬念地带动房价新一轮的上涨。但是,政府部门对此似乎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默不作声。

    第五,对于温州逐步放松了市场调控政策,中央政府以及媒体等都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基本上选择保持沉默。温州“限购令”出台于2010年8月,当时规定,本地户籍居民和能提供一年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的外地户籍居民,只能新购一套住房。当时的背景是,温州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旺盛,房价高企,涨幅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出台“限购令”的46个城市中,温州是为数不多的非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温州“限购令”实施一年后,市场情况出现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9月以来,温州房价连续22个月同比下降。目前温州可售房源超过36000套,涉及预售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库存压力巨大。面对此种情况,今年8月初温州对限购政策进行了微调,温州市户籍居民家庭如果已在温州市区拥有一套住房,可以再购买一套市区住房,名下无房的可以购买两套。2011年下半年以来,广东佛山、中山等地曾试图放松“限购令”,均迅速被有关部门严厉叫停。与此前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温州放松“限购令”的消息,几乎没有引起任何舆论的波澜。这也从另一角度意味着有关部门对待放松限购的态度已由“严禁”转为“默许”了。

    房地产调控政策,无论是政策目标还是政策手段都在默默中转向,这主要是基于对决策层对市场经济以及对房地产行业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然而,中央层面对房价上涨容忍度的提高,决不意味着完全漠视了房价在调控中的地位,而是在调控手段上由原来急于见到效果的“西医疗法”,转向更有可持续性、副作用更小的“中医调理”了。

 
家园快报 楼市行情 政策关注 购房理财
.
2020年安徽省房地产高品质发展论坛 暨三棵树
2020第七届中国·安徽建筑行业供需对接交流
中环控股“登陆”香港主板 股价气势如虹涨逾
合肥出台新办法规范物业收费
安徽明年计划改造1000个老旧小区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毅行比赛圆满结束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室内篮球赛圆满落幕
首届安徽省房地产行业羽毛球赛圆满落幕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联合克而瑞权威发布安徽省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暨十周年盛
房企近4年最严峻的生存大考:融资额创新低
土地市场陷“保钱袋”与“防库存”两难
“房闹”考验开发商、业主契约精神
楼市一夜入秋二线城市打折促销增多:合肥楼
当巨头只求活下去 悲观情绪浸染地产业
合肥装修备案调整!物价局曝光最新定价方式
40年见证 合肥市城乡居民住房变化
6月70城房价总体平稳 央地联动楼市调控持续
合肥:“组合拳”整治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安徽:前4月商品房销售和新开工面积增速“
房地产税试点加快,专家建议深圳杭州海南先
合肥回应购房“刚需35岁限制”:必要时进一步
官方发布!合肥新建商品房摇号细则出台!
合肥楼市新政落地——二手房限购区域确定、
4月15日正式实施!合肥商品房交付全面推行“
农业农村部:严禁城里人利用农村宅基地建别
深圳:离婚房产给无资格一方,3年内不能买房
因城施策,杭州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城市群内落户资格互认来了!这两个城市先下
合肥非住宅改租赁新规 9月起实施 可改民用水
如何判断购房的最佳时机
买房什么时机最合适? 开盘当天往往最优惠
买家办房贷遭遇霸王条款 提前还贷要付3%违约
购房指南之冬季买房:冬季购房的七大好处
80后年轻人月光族应该如何置业买房
购房贷款提前还清后还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二手房装修的十大技巧 打造省钱温馨好家居
年底提前还贷要灵活掌握 享受七折利率别太急
买房前后多担忧 购房小贴士教您如何避免吃亏
降息后1月份房贷不降反升 可向银行索取月供
↑ 图片新闻
↑ 热点新闻
·恶意竞标、强揽工程等问题突出 住建部要求:
·正在建设的合肥五大重点片区 每一片都值得期
·广州、合肥、宁波、东莞、南通5城政府负责人
·住建部:保持房地产调控定力 着力解决新市民
·报告称房地产行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过渡
·调控风暴不停 中国炒房客迎来四大“坏消息”
·合肥市今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让 供应量不得低于
·楼市去化艰难 南昌市政府出手“自救”
·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监管风暴扩至“新一线
·主管部门督导沪深楼市,“房住不炒”定位进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