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这是打开中国宏观迷局的一把钥匙,可以大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南方日报:事实上,利率市场化在加速。近期的改革步骤包括,贷款利率的下限在去年6月和7月连续两次扩大至基准利率0.7倍的基础上,有望完全放开;放开贴现利率限制;放松农信社目前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怎么看待进一步改革的时机和其中的风险?
李稻葵:利率市场化风险就是,担心一部分的银行不顾长远的盈利和风险,一味的抬高存款利率,以高息来揽存,从而让它资金的成本太高,未来的风险会过大。
推行利率市场化,最有可能还是分步,分产品、分金融机构的类型来逐步放开存款利率,大型机构可能会适当放开一点,小型机构会谨慎一点,短期利率会先放一点,长期利率慢慢地放,实际上,未来一到两年,逐步在退出,利率市场慢慢成熟。存款保险制度跟这件事,我个人观点觉得相对比较独立,利率市场化主要保护的是银行的利润,存款保险机制主要是稳定存款的利息,主要意义在于让一部分存款者意识到是有风险的。
南方日报:目前对资本账户开放,存很大的争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稻葵: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是打开中国宏观迷局的一把钥匙。首先,资本账户有序开放,可以大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这是因为,在外汇市场上,我们就会形成一个有进有出的双向流动局面,而不是今天大量资金涌入而没有资金流出的单方面升值的压力。
可以推动人民币有序地转换成外币出国,使得人民币基础货币存量有所下降,从而最终使得中国能够实现货币存量与GDP之比逐渐下降的经济软着陆的进程。
可以大大缓解房价不断上涨的压力。其原因是让中国的储蓄者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的方向,而不是像今天一样仅仅局限在国内,眼光过多地注重于房地产市场。中国境内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久调未果的局面,最终将会由此得到解决。
可以为百姓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是民生之举。中国经济基本的问题是产品市场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与此对应的是,金融市场高质量的产品极为匮乏,资金大量积聚于银行体系。而纵观国际市场,大量跨国公司的利润来自中国,它们的股票和债券市值不断提高,中国百姓眼睁睁看着中国经济“肥水流入外人田”却投资无门。资本账户有序开放恰恰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一步。
南方日报:目前,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担忧主要还有哪些?
李稻葵:我们先回顾资本账户不开放的基本历史。过去30年,资本账户的封闭是稳定宏观经济重要的秘密武器。由于资本账户不开放,使得大量资金、储蓄聚集在中国经济内部,再加上国家对商业银行的高度控制,使得大量储蓄集聚在商业银行内。商业银行受到大量行政干预,其资金被以很低的贷款成本用于补贴那些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使其不成为国家财政的包袱。同时,也正是通过持续压低贷款和存款利率,使得商业银行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存贷利率差,从而获得稳定的利润,这种稳定的利润又反过来补贴了贷款不力的商业银行。这一系列运作的本质就是用高储蓄掩盖了国家财政潜在的赤字,稳定了社会各界的预期。这就是中国改革头30年宏观经济持续稳定、通胀在大多数年份不超过10%的最大秘密。
但今天的情况与当年完全不同。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格局是生产能力完全过剩,总需求相对不足,社会储蓄过剩。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必须要有新的考虑。
提出反对意见者,其主要的理由是,如果资本账户打开,就很有可能形成资金大量出走的局面,这会对中国的资产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中国的银行体系也会出现挤兑的风潮。
但上述问题有解决方案。比如说,在一个月内出现了3000亿乃至5000亿美元的兑换规模,国家就可以规定,每一个银行账户的兑换上限为1万美元。而相关的对外投资的审批,也要有一定的放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步逆转资金大规模外逃的期望与趋势。
化解“货币堰塞湖”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要改变当前货币存量居高不下的局面,必须改变中国的金融结构。具体来说,必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以及股市。
南方日报:总体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在持续增加,这对我们货币政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比如说,货币存量早已突破了百万亿元,对内我们的总资产只有50多万亿元,会不会成为潜在威胁?
李稻葵:中国近100万亿元的货币存量中,近30%由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银监会的各种监管政策锁定,也就是说,约30万亿元不能直接转换为对产品和资产的购买力;余下的近70%则存在于银行系统,成为真正的流动性。而这70万亿元中,大约30万亿元是居民存款,剩下的40万亿元是企业和机构存款。中国经济中实际的产品和服务供应量,根据名义GDP计算约为50万亿元,所以,居民存款约能够购买其中的60%;而中国商品房一年的销售额为5万亿元,以50%的按揭率来计算,就是居民存款能支撑12倍的年均房地产销售量;而30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折算成美元,大概为5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央行所保有的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如此庞大的货币存量,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南方日报:我们应该如何化解“货币堰塞湖”的潜在威胁?
李稻葵:高企的广义货币存量蕴含的风险,必须通过改革体制的方式加以解决。要改变当前货币存量居高不下的局面,必须改变中国的金融结构,改变商业银行贷款作为企业外部融资核心来源的地位。具体来说,必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以及股市。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债券市场。当企业越来越多地从债券市场融资,那么,银行贷款的数量就会减少,贷款量减少之后,存款量也会减少。从另一方面讲,当企业越来越多地从债券市场融资的时候,居民也会将越来越多的储蓄转向债券市场。
那么,中国的金融结构应当怎么改?关键的一条,也是我反复提及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要实行资产证券化,要把银行的一部分资产打包,转为债券市场的债券产品,让居民把银行存款取出来去购买这些债券产品,通过这种方式让货币存量逐步下降。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