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的主体作用,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专家指出,此次意见的出台正式表明了养老模式由单一的政府主体走向“政府主导、社会布局”的多元主体,对养老产业的发展 是极大的助推力。但在民间资本热炒养老概念的同时,要警惕有的开发商以养老地产之名,行圈地炒楼之实。应尽快出台养老产业发展的配套细则,制定科学规范的 行业标准和监管制度。
养老产业不再政府包办
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要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的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在对本次《意见》进行解读时表示,《意见》明确了未来养老服务的六大重点任务,即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 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以及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其中,养老服务业改革首先要 改的就是养老机构的运营主体,大力发展社会养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
此次《意见》的出台无疑给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方面,意见指出,要对民营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 机构实行相同的土地政策,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供应。另外,对养老机构的自用房产、土地等给予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释放了强烈的欢迎信号。
养老地产成“圈地”游戏
放开民资进入、鼓励企业成为社会养老主体等,宏观政策的利好激发了房地产企业进军养老地产的决心。包括万科、保利、华润等房地产行业龙头,以及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保险资金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发“养老地产”。
今年3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就提出:“到2015年,养老床位要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覆盖率要达到100%,农村达到50%。”从实际市场需求来看,养老地产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此前国土资源部针对30多个养老项目用地的调查显示,个别养老用地存在偏离养老产业领域发展的倾向。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开发商打着 “养老地产”的名义,低价拿地,实际上仍然在做普通住宅,只是搭配少量养老服务设施。有的甚至仅仅包装一个“养老房产”概念作为拿地的策略。
“养老地产到底怎么做,按什么标准做,没有现成经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企业只是宣称要做养老项目,圈了地之后盖的仍是商品房。”一位国企开发商直言指出。
加强规划做好配套监管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此表示,为了避免养老地产成为房地产泡沫的延续,下一步需要政府层面结合“养老地产”的特点出台相 关土地供应政策及规范措施。詹成付也指出,本次《意见》针对养老产业提出了一些新的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了完善土地供应的政策,要求各 地落实好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可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
据悉,国土资源部正在征集各试点城市养老用地招拍挂经验,以进一步推动养老用地发展,目前会优先安排符合规划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新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符合国家划拨用地目录的,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供地。
专家表示,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初期出现的种种乱象,反映的是行业发展规划的缺位。未来,专业性养老地产的发展将会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趋势,因此尤其需要在供地中明确养老地产的公益性质和商业性质的边界,做好配套监管,以堵住变相房地产开发的“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