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判,还少吗?
房地产商都成人民公敌了。
但除了房价高涨的批判,还有什么?
文艺界倒向我们开了不同视角的两炮。
头一炮是演员宋丹丹。几年前,她用其极富个性的“丹丹体”,炮轰潘石屹:“长安街南边那么好的位置,你盖了那么一大片难看极了的廉价楼(建外SOHO),把北京的景色毁得够呛,你后悔吗今天?求你了,不带这样的!”随后她进一步跟进:“不知道一座楼(何况一大片)会在这个城市伫立几十甚至上百年啊?建筑商不该对这座城市有责任心吗?我每次路过那儿都有一种要犯更年期的感觉。求求他了,别再盖了,爱爱北京吧!”
建筑让宋丹丹“要犯更年期”,一个侧面说明建筑对人、对一座城市,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个人难看点委实影响不到市容,而丑陋的建筑就像城市的疮疤,天天在眼前晃荡,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建筑艺术,这四个字算常规组合,我们也耳熟能详。但房地产界为什么早已将其抛于脑后?有哪位同仁,会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工作者,或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呢?盖房子的,卖房子的,我们习惯如此定位,也没觉得掉价儿。与其说建筑是艺术品,不如更视作在售商品,本来就叫商品房嘛,一切为了卖,为了卖得快,卖出好价来。于是,四平八稳的建筑设计,从地面直溜溜盖到天上的建筑数不胜数,兵营式排列单纯省事,为了工程快,成本低,赚得多。此外,复制建筑层出不穷,从东城盖到西城,从一座城市搬到另一座城市,“复制建筑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
文艺界的另一炮,来自著名导演冯小刚。他近日在北京孙河片区泰禾北京院子营销大厅,参加由其担纲总导演的文化宣传片《院子里的中国》开机仪式上,炮轰开发商没文化。他直言不讳:中国许多城市的许多小区,叫什么托斯卡纳、加州水岸、格拉斯小镇、东方普罗旺斯,你就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地叫外国的名字。在美国、法国,你会发现一个项目叫苏州、通县或者昌平的吗?没有!并不是他不喜欢中国文化,他是说我自己住在自己的地方,做了一个自己的社区,我肯定是按照我的文化起一个名字,而不是住在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方。
冯导开炮,地产界纷纷中枪。这些年来,“匪夷所思的地方”不是一些些,而多如牛毛,简直见怪不怪了。
鲁迅有著名的“拿来主义”,也是拿来为我所用,客随主便,而不是反客为主,一味媚外崇洋。世界园林史上最著名的圆明园,其西洋楼景区据称请意大利传教士朗世宁参与设计,但依然给这些西洋楼景区依次以“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等命名,很中国,体现出康乾盛世的文化自信。
建筑,不仅承载居住,更承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冯导称开发商没文化不自信,这炮打得有的放矢。
最后说一洋名楼盘的笑话:南方某市楼盘叫“塞纳阳光”,但开发商想不到的,当地方言把“便便”称之为“塞”,“纳”像极了方言“拉”,于是这个楼盘被当地人笑称——“便便拉在阳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