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轨道交通为走廊带动实现城市规划布局
一条地铁线改变一座城市正在成为可能。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高峰堵车、打车难、停车难等问题相伴而来,城市拥堵正迅速向二线城市蔓延。在合肥经开区上班的市民孔先生说,从明珠广场到金寨路一段,每到上下班时间,打车特别难,出租车大多不愿意往市区方向跑,更别提去市府广场、逍遥津等地,光堵车就得一个多小时。但大家又苦于公交运营车辆不够,来回转车非常不方便。 “合肥有了地铁后,我想很多人会选择这种速度快,无需周转的交通方式。 ”
一份研究分析表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和莫斯科等发达城市公共交通所占比例一般为60%~80%,其中轨道交通的比例达30%~45%。
“从根本上来说,无论私人交通如何发展,公共交通作为主体的地位一直没变,真正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是要依靠地铁、高架、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魏进文给出这样的论断。
城市交通,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的先导作用正被愈来愈多的人认同。
当前,合肥正朝着“大湖名城”扬帆进发,而老城区人口过于集中,交通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分散和纾解部分功能迫在眉睫。 “城市轨道交通就给整合城市空间结构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魏进文指出。
一方面,中心城区星状紧凑的发展格局,给轨道交通提供了充足的客流。轨道交通又将星状用地串联起来,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良性发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促进沿线土地开发,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走廊的城市土地的开发轴或发展轴,带动城市新区建设、外围组团式发展,使城市规划布局得以实现。
满足市民便捷出行与商圈互通和公交联动
现代城市交通,速度是第一要素。有了地铁后,你会发现时间省下了不少。
“从长丰南路到宿州路大约3.5公里的路程,开车要走15-20分钟左右,沿途红绿灯较多,再加上交通拥堵,有时还要更长时间。地铁通了之后,算上沿途站点停靠时间,也只需七八分钟。”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
从“地上”发展到“地下”,地铁的出现将为合肥市民带来全新的生活速度感。
“城市各种交通方式担当的角色不同,决定了交通战略发展方向和远期政策导向。 ”魏进文认为,公共客运交通方式(包括轨道、快速公交、城市铁路等)是合肥市今后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地上”与“地下”如何实现无缝对接?“这点不用担心,我们一早按照设计方案预留了出口,有的地铁通道出口直接进入周边商圈的商场,有的出入口则与公交站点相接。 ”承建单位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届时,东西南北过街通道将全部经由地下畅行无阻,过街天桥则可以“光荣退役”了。
合肥市客运交通总体发展政策是,建立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并存且有机衔接的现代化城市客运交通体系。 “在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形成后,快速公共汽车系统(BRT)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补充和延伸,将主要覆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没有覆盖的客流走廊,或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延伸,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快速公共汽车系统(BRT)将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相互协调,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BRT为骨干补充的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针对车站与周边商圈的互通,也已组织编制轨道交通连通办法。长江路上的三里庵、三孝口、四牌楼等老牌商圈,已有3家紧邻商户正在进行接入方案沟通。”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最新进展 1号线轨道工程:
在建15座车站进入基坑开挖,除明光路站和葛大店站外其余车站均已开挖见底进入主体结构施工,合肥站、望湖城站具备盾构下井组装条件。畅通工程:临泉路至滁州路两侧辅道已放行,寿春路下穿桥北半幅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长江路桥承台完成75%。2号线轨道工程:
长宁大道站至铜陵路站共17座车站土建工程全面开工,其中潜山路站已开始主体结构施工;剩余6座车站12月份开工建设。
1号线为南北方向的直径线,全长24.7公里,共设23个车站。
2号线全长27.8公里,共设24个车站。
3号线联系大学城、经开区、政务区、老城区、合肥站和职教城,全长37.4公里。
4号线联系高新区、政务区、老城区、新站区,全长36公里,共设28个车站。
5号线为一条加密辅助线,加强主城区与滨湖新区、北城区的联系,全长40公里,共设34个车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