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水利部批准合肥市入选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市成为全国45个试点市之一。昨天,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合肥被列入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后,市政府按照水利部要求,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实施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合肥将形成“三湖、九带、多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何为“三湖九带多区”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湖”是指以“巢湖、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为重点,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城镇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控制、环湖河流截污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升巢湖水质,保障董铺-大房郢水库水质安全。“九带”是指以“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庄墓河、板桥河、店埠河、兆河、滁河总干渠和裕溪河”综合整治为手段,实施城市水系沟通、整治工程,打造城区沿河景观带,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生态廊道。“多区”是指以湿地、湖泊、景观水体等重点水生态功能保护区为节点,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记者了解到,该方案确定了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期为2013~2015年,试点范围是合肥市四县一市四区,面积11429.68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区域为合肥市城区、重点水功能区和生态保护区。
六大领域建设水生态文明
今后,我市将着力从“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配置、防洪排涝安全保障、水文化和水景观建设”等6个方面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这个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合肥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3.08亿立方米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万元GDP用水量70立方米(全省为21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5立方米(全省为182立方米);合肥市主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现在的90%提高到95%,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57%。
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合肥将通过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巢湖湖周边生态湿地建设、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工程建设、河道生态补水、实施渔业增殖放流工程,恢复河道湖泊湿地生态功能。到2015年,实施生态修复面积405平方公里,在环巢湖周边2公里范围和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两侧各500米范围,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形成环巢湖生态阻隔带。
在水资源配置方面,到2015年,合肥市集中供水能力达到240万立方米/天,其中,城市供水能力220万立方米/天,城市集中供水普及率大于98%,实现全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保持在100%。
|